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合”思想的丰富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显现出它的光辉色彩。鉴于这样的历史意蕴,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和合”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是儒家、道家、墨家等各派文化相互借鉴、碰撞,并达到相互融合的结果。“和”“合”二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都曾出现。其中,“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和合”一词的最早出处见于《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秦汉以来,“和合”概念被普遍运用。经过历代思想家的发挥,“和合”思想日臻成熟与完备。
如今,“和合”思想成为中华文化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标尺,成为中华民族化解自然与社会、不同族群、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歧异的重要理论资源。“和合”思想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调差异中的一致、矛盾中的统一,把落脚点放在不同事物彼此共存、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上,这也引起了当代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就人与自然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转化为“天人合一”观念,当然自然只是天的一部分;就人与社会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嬗变为“和为贵”观念;就人与人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具象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念;就文明与文明关系而言,“和合”思想已上升为“协和万邦”“天下大同”观念,形成了对外交往的和平观。
由于传统“和合”思想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我们必须对传统“和合”思想进行分析、梳理和重释,不断赋予其时代新义。共产党人不是文化保守主义者,而是进取主义者,我们强调文化继承,更强调文化创新。不是消极求和谐,而是积极有所为。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中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许多地方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已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合”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倡导有节制地、适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化解当今生态危机提供了历史智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如果基本的生存环境都遭到破坏,清洁的空气和饮用水都成为奢望,美好生活就成为“空中楼阁”。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绿水青山代表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金山银山代表经济发展的结果。切实贯彻这一理念,才有美丽中国、美丽世界。“美丽中国”概念为“天人合一”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二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三是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相统一的理念。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四是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蕴含着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
五是空间均衡的理念。要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平衡点推动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篇只提了这一个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我们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我们都可以参与的,我们都是绿色消费的主体。只有全民共治,才能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我们要积极响应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要求,为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起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综上所述,“和合”思想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我们要科学理解和正确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加强和合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和推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刘德中;本文同时发布于今日头条“理论小品”栏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总之,“和合”文化嵌入人民政协的制度架构,是立足于中国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的一种民主形式,并被赋予了时代内涵。
和合论既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存状态,它是和谐的、伦理的、审美的。立足当下中国,笔者认为我们应回到中华文化的传统资源和立场上,推崇多元与和谐的价值观,重视伦理与审美的实践论。
和合论既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生存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存状态,它是和谐的、伦理的、审美的。立足当下中国,笔者认为我们应回到中华文化的传统资源和立场上,推崇多元与和谐的价值观,重视伦理与审美的实践论。
12月24日,聚焦“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生态文明@湿地”座谈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据介绍,“生态文明@湿地”网宣活动的线上传播和网民互动将持续到明年1月。
实际上,无论是从中华文化传统看,还是从国家的现实需要看,或者是从我们的军事战略和国防政策看,中国的强军战略都必须是防御性的,也只能是防御性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将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同各国人民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记者贺广华、田豆豆、王亮)共享友谊,同筑和平。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设置了27个大项、329个小项的比赛,各国军人运动员以顽强的毅力挑战极限、攀越新高,共打破7项世界纪录、85项国际军体纪录。
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组委会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致辞,代表组委会向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教练员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在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会旗前,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袁心玥、国际级篮球裁判温克明分别代表参加世界军人运动会的运动员、裁判员宣誓。
新华社武汉10月17日电题:共享友谊 同筑和平——写在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之际 在2015年10月11日举行的韩国闻庆第六届军运会闭幕式上,时任武汉市市长和解放军代表团团长分别接过军运会会旗和火种,标志着军运会进入“武汉时间”。
“东方智慧”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大理念,为全球治理变革、为世界和平繁荣带来新的滋养 中国主张,八方响应,背后正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新华网北京7月6日(刘梦姣 郭梦妍)近日第二十九届万寿论坛在京举办。” 墨西哥拉法埃尔·普莱西亚多基金会理事、国家行动党前主席、前众议长阿纳亚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的远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