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评论员
至高荣誉,实至名归。
94岁的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85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当两位院士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奖章、证书时,人民大会堂掌声雷动。
这掌声是对两位老人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的感谢,更是对他们身上闪耀的至诚报国、无怨无悔,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的感佩和赞誉。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底色,也是激励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源头。“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驱前”……这些肺腑之言是黄旭华和曾庆存的初心。在他们的价值排序中,国家民族永远是首位。
黄旭华为国“深潜”一辈子的事迹生动诠释了这一点。核潜艇不仅是海军强有力的杀手锏,更是海基核威慑核反击的中坚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基石,是大国和强国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即使从一开始就知道,这项保密性极强的工作意味着要当一辈子无名英雄,黄旭华还是一头扎进去。此后几十年,他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奔着“为国家设计最好的核潜艇”的目标, 为我国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正如黄旭华所说,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是全国千百个科研、生产、使用单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克种种难以想象的技术难关取得的非常之功,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决策。从“两弹一星”、核潜艇到载人航天工程、FAST等重大工程,无数科研工作者创建了伟业,更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共同铸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让科学家成为一个个熠熠闪光的精神标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科技工作者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为此奋斗终生,才能有所作为,彰显价值。
有些科学成果会随着时间推移成为历史,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会长留历史,熠熠生辉。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学家精神的指引下,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砥砺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永攀科技高峰,为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来源:科技日报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42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共和国最高荣誉、最高礼遇。习近平为他们一一颁授勋章奖章,向他们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寻求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功臣,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其他评论者也认为,“末日飞机”的起飞是在发出警告,任何敌国敢借机发动对美国的袭击,将遭受核打击。不仅美国国防部否认,近期的统计数据也显示,E-6B“水星”飞机经常在空中飞行,且过去一个月几乎每天都起飞。
今年是中国核工业创建65周年,也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满功率运行发出中国核能第一度电50周年。从2015年5月落地福清到2019年10月漳州核电开启批量化建设,其间开工建设每台“华龙一号”机组图纸都不一样,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除安全壳外的核岛厂房由双层改为单层。
2020年8月25日,走进新中核媒体活动第二天,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今年5月入职的新员工吴增辉,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国资小新直播中,谈到了为何要成为核工业人的初心。
今年是中国核工业创建65周年,也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满功率发出中国核能第一度电50周年。中核集团领导、中央网信办网评局领导,以及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领导和中国核动力院领导、专家参加启动仪式。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
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多个航天器中,由孙家栋担任负责人的就有34个。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9所研究员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要研制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里有这样几句话:中国要研制核潜艇,简直是异想天开。1963年,美国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进行极限深潜时,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难,葬身海底。
” 1970年,曾庆存又一次服从国家发展需要,开始从事当时在国际上兴起、中国尚是空白的气象卫星和大气遥感相关研究工作。在曾庆存的悉心指导下,很多他带过的学生如今正一步步成长为科研骨干,不断在国内外气象领域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