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再过几天我们即将迎来鼠年春节,关于春节如何过这个话题,也引发广大网友热议。眼下,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不少地方都推行了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有人说不放烟花爆竹没有年味儿,冷冷清清没有意义,不少人都怀念起了过去放烟花、看灯展的场景。
在笔者看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既能保护生态环境,也能节约资源,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可以说此举顺应了民众的环保诉求、安全诉求,这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当然,如果真的想体验一下热闹劲儿,市场上售卖的电子炮也可以满足需求,而且环保无污染。其实,有没有年味,不是由放不放烟花爆竹决定的,一些人觉得年味变淡了,或许是因为打开年味的方式不对。
不妨在年俗活动中找寻年味。每逢春节,各地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年俗活动,比如,灯会、庙会、乡村春晚、新春祈福等特色活动,这些都是传承春节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我们不妨抽出时间带上家人参与到年俗活动中去,既能从中感受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热闹劲儿,也能感受到年俗文化的魅力。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贴春联、蒸年糕、包饺子,这些都是打开年味的正确方式。
不妨在浓浓书香中找寻年味。春节假期放松之余,我们也可以读一读书,因为书香里有着不一样的年味,安静充实而温暖人心。从丰子恺的《过年》,到沈从文的《忆湘西过年》,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到梁实秋的《北平年景》,从莫言的《过去的年》,到冰心的《童年的春节》,这些名家笔下的春节,诠释着他们的人生阅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历久弥香的年味儿。我们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些名家作品,既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又能体味到名家笔下不一样的年味。
不妨在温暖亲情中找寻年味。过年,过得就是亲情的味道。走亲访友,孝敬长辈,既能在相互交流中增强彼此感情,也能感受到过年的热闹劲儿。对于那些常年外出务工,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的人来说,要多与家人说说话,拉拉家常。如果实在太忙回不去,也要打个电话,向家里报个平安,向家人表达问候。亲情浓了,年味自然也就浓了。(王学明)
执勤民警拉着小女孩的小手,带她找妈妈(2月19日摄)。2月19日元宵节当晚,广东省佛山市“行通济”活动中,一名与母亲走散的4岁小女孩,在现场执勤民警的帮助下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妈妈,母女团圆。
这天早上,河北省非遗项目面塑传承人高继泽早早来到汉艺坊,提前准备好面塑材料,准备教孩子们制作“面人”。在以“传承经典、唤醒年味”为主旨的廊坊市第四届民俗文化节暨长征新春文化大庙会上,民俗艺术家的表演异彩纷呈、“绝活儿”频出,引来乡亲们的阵阵喝彩声。
“秦淮灯彩甲天下”,南京秦淮灯会始于南朝,至今1700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的民俗灯会。天刚亮,甘肃省庆阳市肖金镇左咀村广场熙熙攘攘,全村男女老少忙着化装打扮,准备走村串户“耍社火”。
“秦淮灯彩甲天下”,南京秦淮灯会始于南朝,至今1700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的民俗灯会。天刚亮,甘肃省庆阳市肖金镇左咀村广场熙熙攘攘,全村男女老少忙着化装打扮,准备走村串户“耍社火”。
在江西吉安,状元跨马游街、鲤鱼灯、畲族迎亲等一系列热闹有趣、又极具当地特色的民俗表演正在上演。“八仙过海”“灯塔海岸”等胶东传统文化原色和大红灯笼、中国结等春节喜庆元素,也都通过现代化的灯光技术呈现出来。
传承中华文明中有关过年的文化传统,让亲情、友情,感恩、孝道“回家”,年味才能“回家”。传承中华文明中有关过年的文化传统,让亲情、友情,感恩、孝道“回家”,年味才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