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抗疫群英谱】
光明日报记者 章文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丛墨涵
1月24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身着迷彩的队员成为2020年除夕夜“最美逆行者”。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门诊部主任仲月霞背起行囊走在行进队伍中,她和爱人王新相视一眼,两人比了个胜利的手势,一起登机奔赴武汉。
唐都医院1月22日被陕西省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第一批定点医院的第一梯队。经历过援非抗埃、抗击非典、腺病毒救治等十几次重大任务的仲月霞,毫不犹豫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1月24日凌晨4点多,仲月霞接到紧急出征命令,同是军人的丈夫王新立刻起床帮她收拾行囊。作为唐都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的他,已经习惯妻子多年的紧急出征。王新一边往仲月霞行囊里塞酒精,一边叮嘱:“照顾好自己。家里放心,天亮了我去给咱爸上坟,再把妈接回家过除夕。”王新知道,岳父去世没多久,85岁的岳母身体不好。无需嘱托,陪好老人是夫妻的默契。
天未亮,仲月霞已经背上行囊去科里再转一圈。王新打开手机,在群里落实科室人员休假情况。突然一则消息跳出,“发热咳嗽并非新冠肺炎唯一首发症状,还存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他没有片刻犹豫,立即拨通电话向组织提出申请加入医疗队。作为国内消化病学方面的专家,他希望能尽一份力阻击疫魔。
除夕当晚,王新和仲月霞携手踏上武汉,并肩战斗在前线。仲月霞笑着说:“工作30多年,这是第一次和爱人一起上战场,今年我们也算过了个团圆年。”
虽然同在一支医疗队,战斗在同一家医院,夫妻俩却忙得碰不上面。作为医疗队管理团队的主力,仲月霞主要负责规范救治流程和培训医护人员。和队友到达之后,她立刻与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对接,了解医院布局、人员配备、物资装备情况,清点分发防护用品,同时对队员展开防护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善防护流程。身为护理组组长,她还承担着病区的护理任务,和队员们一起科学救治、精心护理。
王新是医疗队专家组成员,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他和唐都医院呼吸内科傅恩清教授一起负责进驻医院一层隔离病区,每一张床前都要仔细查看患者情况,并根据病情的程度指导制定方案。等查看完病情,近4个小时就过去了。人累得几乎虚脱,但王新一脸坚定:“虽然任务艰巨,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
日夜奋战,仲月霞与王新偶尔能碰到,他们虽顾不上说话,但一个眼神就能读出对方心中的关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夫妻并肩,成为武汉前线一道动人的风景。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3日 04版)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仲月霞是一位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士长。即将出院的治愈患者:我记住你的名字了——仲月霞,以后到西安去找你们,谢谢你们呀。
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灾,她是医院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队员。她,就是来自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仲月霞。解放军报记者 范显海摄 背起行囊,仲月霞和同在出征队伍中的爱人王新默默相望,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灾,她是医院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队员。她,就是来自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仲月霞。解放军报记者 范显海摄 背起行囊,仲月霞和同在出征队伍中的爱人王新默默相望,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一次,仲月霞在一个病区急救车内检查时,发现少了一支升压药,原来是患者使用后值班护士忘了补充。一位患者输液后,值班护士发现他脸色不好,便按照仲月霞平时介绍的经验和强调事项为患者测量血压。
受访者供图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重症医学科医生汪毓君已经在抗疫一线奋战了20多天。” 2月18日,在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急诊科走廊,主管护师米莹和外二科主治医师郝旭东趁着擦肩而过的片刻,互相提醒。
解放军报记者 范显海摄 战斗在同一家医院,住在同一座大楼,但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夫妻俩只见了3次面。王新是医疗队专家组成员,除了进入病房一线,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医护人员制订治疗方案,他还作为“医生们的医生”,担负医疗队队员的保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