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3月9日电 题:仲月霞:守好白衣天使的“生命线”
新华社记者贾启龙、黎云
3月8日,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仲月霞依次到3个病区查房,每到一个病区,她都能收到诚挚的祝福。那一刻,她双眼含泪:这是患者对白衣天使最真挚的谢意。
有着35年军龄的仲月霞今年54岁,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从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到援非抗埃……她先后参加过10余次重大灾害医疗救援行动。
“我的责任,就是守好白衣天使的‘生命线’。”刚到武汉,实战经验丰富的仲月霞,就带领6名护理骨干穿着隔离衣率先进入病区,在最短时间内提出一系列感染防控和防护技术操作建议。
每次查房,从配药、输液、发药、吸氧、吸痰到监测病情变化,以及管理病人的饮食起居,仲月霞总是反复嘱咐医护人员:“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仲月霞对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自身防护近乎苛刻:从防护服穿脱的每个环节,到面屏摘卸时身体躬下去的角度;从制订“红区”应急预案,到病区转换时双脚停留的位置,都有严格规范。
“守卫一线医护人员的‘生命线’,首要的是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仲月霞说。
一次,仲月霞在一个病区急救车内检查时,发现少了一支升压药,原来是患者使用后值班护士忘了补充。仲月霞对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进行督导检查。
仲月霞认为,病情观察是检验护士分析、判断和预见等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求护士记录患者病情要抓住重点,突显个性化。
一位患者输液后,值班护士发现他脸色不好,便按照仲月霞平时介绍的经验和强调事项为患者测量血压。果然,患者血压偏低。因处置及时,患者很快脱离危险。
“患者大多焦虑、情感脆弱,医学救治的同时,要做好心理疏导,让他们振作起来。”无论送药、送饭,还是测体温,仲月霞总是提醒护士要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
一对夫妻因病情处于不同阶段,未能同住一室。仲月霞得知他们二人彼此牵挂,就让值班护士记下他们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分别告诉他们彼此治疗和恢复情况,并为他们加油鼓劲。
“生命至上的理念,应当扎根到每名医护人员的脑海之中。”仲月霞说。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仲月霞是一位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士长。即将出院的治愈患者:我记住你的名字了——仲月霞,以后到西安去找你们,谢谢你们呀。
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灾,她是医院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队员。她,就是来自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仲月霞。解放军报记者 范显海摄 背起行囊,仲月霞和同在出征队伍中的爱人王新默默相望,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灾,她是医院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队员。她,就是来自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仲月霞。解放军报记者 范显海摄 背起行囊,仲月霞和同在出征队伍中的爱人王新默默相望,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受访者供图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重症医学科医生汪毓君已经在抗疫一线奋战了20多天。” 2月18日,在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急诊科走廊,主管护师米莹和外二科主治医师郝旭东趁着擦肩而过的片刻,互相提醒。
1月24日,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身着迷彩的队员成为2020年除夕夜“最美逆行者”。除夕当晚,王新和仲月霞携手踏上武汉,并肩战斗在前线。” 日夜奋战,仲月霞与王新偶尔能碰到,他们虽顾不上说话,但一个眼神就能读出对方心中的关切。
解放军报记者 范显海摄 战斗在同一家医院,住在同一座大楼,但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夫妻俩只见了3次面。王新是医疗队专家组成员,除了进入病房一线,根据患者病情指导医护人员制订治疗方案,他还作为“医生们的医生”,担负医疗队队员的保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