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天下 > 正文

东非蝗灾蔓延 是谁吹响了几千亿只蝗虫的“冲锋号”

2020年02月18日07:57  来源:科技日报

5034

  东非蝗灾蔓延至南亚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已经成灾

  是谁吹响了几千亿只蝗虫的“冲锋号”

  这是2月15日在巴基斯坦东部旁遮普省奥卡拉地区拍摄的蝗虫肆虐景象(手机拍摄)。新华社发

  在肯尼亚东部,蝗虫形成了一个长约60公里、宽约40公里的蝗虫群,覆盖面积逾2000平方公里。此次蝗虫大军平均每日可移动150公里,如不进行阻止将会持续制造灾祸。

  本月,东非多个国家遭受严重蝗灾侵袭,受灾人口超过千万。近日,凭借着惊人的迁徙能力和繁殖能力,几千亿只蝗虫从非洲蔓延至中东地区,并直抵南亚进入印巴,逼近我国。

  引起蝗灾的主角就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下的成员,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有1万多种,在中国有300多种。

  一只蝗虫不可怕,千亿蝗虫却能摧枯拉朽,蝗灾来时,密密麻麻的蝗虫铺天盖地,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种身披“利甲”的昆虫何以有如此大的破坏能力?面对“蝗恐”来袭,人类的防御武器在哪里?

  几千亿蝗虫将给农业带来沉重打击

  2019年年底开始,这场蝗灾就已经在东非地区酝酿蔓延。到目前为止,1000多万东非民众身陷蝗虫肆虐之地,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为此,联合国已发出警告,必须快速行动消灭蝗灾,否则一场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很快就会到来。

  蝗灾与水灾、旱灾齐名,并称为人类农业的三大自然灾害。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永林指出,除南极洲和亚欧大陆北纬55度以北地区,全球均受蝗灾侵袭,其中破坏力最大的,就是这次东非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

  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特聘工程师张志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种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超强的蝗虫,偏偏又食量惊人。”

  资料记载,1958年,索马里4亿只沙漠蝗虫肆虐,扩散达l000平方公里,这些蝗虫一天就能吃掉8万吨粮食,而这个数字,是40万人一年的口粮。

  而本次蝗灾,有媒体记者在肯尼亚东部用飞行器拍到,蝗虫形成了一个长约60公里、宽约40公里的蝗虫群,覆盖面积逾2000平方公里。如果按照每平方公里可容纳1.5亿只沙漠蝗虫计算,那么这个蝗虫群的数量将可达到3000亿只。

  张志刚说:“这次蝗灾,蝗虫的移动速度和迁徙范围都很惊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示,此次蝗虫大军平均每日可移动150公里,如不进行阻止将会持续制造灾祸直到6月,届时蝗虫数量将再增长500倍。媒体报道显示,一些蝗群已经开始在东非地区产卵,预计4月初形成新的蝗群。

  严重蝗灾与干旱气候、环境破坏有关

  人类很早就发现,严重的蝗灾往往伴随着干旱的气候,我国古代的相关书籍就有“旱极而蝗”的记载,科研人员指出,蝗虫喜温暖干燥,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张志刚介绍:“尽管暴发蝗灾的原因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但是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干旱肯定是重要原因。厄尔尼诺现象和非洲干旱的环境为沙漠蝗虫提供了温床。土壤含水量降低,蝗虫产卵数就会大大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又有50—80粒卵,这么算下来,每平方米就有20万—40万粒卵。以内蒙古为例,如果上年为暖冬,次年草原上往往就会发生程度不同的蝗灾。”

  除了环境温湿度和气候,蝗虫也有自身的成灾“硬件”。研究表明,凡是能够成灾的蝗虫,都是繁殖速度快、繁殖后代多的品种,这类蝗虫具有明显的食性大、食量多、扩散迁徙能力强等生态学特征,而这些特性会直接导致蝗灾迅速暴发、不易控防。

  此外,学术界普遍认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是诱发蝗灾的原因之一。张志刚以北方草原蝗灾为例向记者解释说:“在草原上,百灵鸟是蝗虫的天敌,但是随着人类对百灵鸟的大规模捕杀和对草原生态的负面影响,百灵鸟已濒临绝迹,生态链关键环节的要素缺失,使蝗虫没有了天敌,肆意繁殖。”而兴修水利不当、植被管理有失,也会导致蝗灾。典型案例当数2003年锡林郭勒草原蝗灾。当年,刚刚经过禁牧休牧有所恢复的草原遭遇蝗灾,六成以上的京津风沙源草场治理项目毁于一旦。当地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调查发现,蝗虫数量激增的地方,正是草原上大片裸露的沙土地。

  专家指出保护生态才是灭蝗“杀手锏”

  近日,东非蝗灾已经蔓延至南亚地区,我国西南部邻国已经成灾。对此,有专家也在媒体发声,由于非洲沙漠蝗虫等外来物种的生存条件在我国并不完全具备,加上我国拥有喜马拉雅山脉等天然屏障,本次蝗灾进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应积极准备防控措施。

  说到蝗灾防控,张志刚坦言:“面对大灾,防控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自然环境、经济实力、科技发展能力等诸多因素都会决定防灾的效果,非洲屡遭蝗灾,与这些因素都有关系。”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套基本完善的蝗灾灭防措施,会根据不同起因、不同地域,因事为制、因地制宜。

  张志刚说:“药物灭杀的方式虽然见效快,但在灭杀蝗虫的同时,会破坏生态链,对地区整体生态有较大负面影响。”

  为此科学家又想出了其他消灭蝗虫的方法。

  多雨和阴湿环境对蝗虫的繁衍有许多不利影响,蝗虫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会延迟蝗虫生长、降低其生殖力,多雨阴湿的环境还会使蝗虫之间流行疾病,而且雨雪还能直接杀灭蝗虫卵。因此破坏蝗虫的生存繁殖环境是科学有效消灭蝗虫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在水边大量种植草木,减少裸露土地,减少含水量在10%—20%的土壤环境,使蝗虫无处产卵。

  还可以在蝗虫繁殖季节,大量诱杀某一性别的蝗虫,阻止其繁殖。实践表明,单性别诱杀的方法,更适合诱杀雌性蝗虫,因为科学家在一些雌虫身上发现了孤雌生殖现象,即雌虫不交配也能繁殖后代,而且后代都是雌性。

  “此外,还可以在蝗虫大量繁殖的环境内培育和引进蝗虫天敌消灭蝗虫。”张志刚说。

  他认为,蝗灾的暴发没有周期性,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更无法预测,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蝗灾的暴发是某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发生恶化的预告和风向标:“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蝗灾防治手段都是权宜之计,治标而不能治本,不论学术界如何探究蝗虫的生物习性和蝗灾的成因,有一点可以肯定,珍爱和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减缓地球变暖的步伐,才是避免蝗灾大规模暴发的根本所在。”

  相关链接

  别“蝗恐”,我国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表示,我国云南曾有沙漠蝗虫危害的记录,因此要密切关注此次蝗灾蝗虫的迁飞路径,以及是否有新的本地虫源的参与。

  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透露,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充足,国内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目前,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本报记者 张景阳

文章关键词:蝗虫 蝗灾防治 冲锋号 植被管理 生物习性 东非锏 硬件 蝗恐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蝗虫缘何聚群成灾?最新研究:“臭味相投”……

    通过分析群居型飞蝗和散居型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研究团队在35种化合物中鉴定到了一种化学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中国科学家团队的最新研究不仅揭示蝗虫群居的奥秘,更重要的是使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

  • 紧急!大量蝗虫入境!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6月底以来,黄脊竹蝗大量持续从老挝丰沙里省迁移至我国云南江城、勐腊等边境地区,波及范围13.5万亩,其中农田3.2万亩,林地10.3万亩。7月16日,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赴云南,会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蝗情调查,评估防治效果,分析研判发展态势,研究制定进一步防范措施,严防蝗情扩散。

  • 兵小伙,两分钟,救了4人!

    王亮很快就游到了车门旁可是由于河水已经严重倒灌巨大的水压让门很难被打开 王亮使出全身的力气一蹬、一拉拽开了车门先将一个正在挣扎呼救的孩子抱出 刚将四人救上岸王亮得知车上还有一名司机没上来此时已精疲力尽的他提着锤子再次跳入水中砸烂车窗,拉出司机 

  • 云南江城:全力消杀入侵蝗虫

      7月14日,入侵蝗虫在啃噬玉米叶。6月28日以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发生严重入侵黄脊竹蝗灾害。截至目前,全县

  • 也门遭蝗灾侵袭

    6月6日,在也门扎马尔省,成群的蝗虫在农田上空飞过。近日,也门西南部扎马尔省遭受蝗灾侵袭。新华社发(穆罕默德摄)6月6日,在也门扎马尔省的一处农田,一名儿童展示抓获的蝗虫。近日,也门西南部扎马尔省遭受蝗灾侵袭。

  • 新一轮蝗灾侵袭非洲:规模是之前20倍 或持续到8月

    在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到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几周前,非洲部分地区已经遭受另一种瘟疫的威胁,在那里爆发了70年来最严重的蝗灾。

  • 全球战“疫” 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

    (记者 江虹霖) 世卫组织最新公布的每日疫情报告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0日10时(北京时间10日17时),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32778例。据悉,不仅中国政府向意大利紧急援助医疗物资和设备,中国同意大利的友好省市和一些企业也在向意方提供支持和帮助。

  • 事不过三!钟南山的这句话,你记住了吗?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另一次是在广州的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这样表态——  请注意最后一段:吃野生动物本来就是人类的陋习。27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就表示:对于凡是没有列入畜禽遗传目录的野生动物一律禁止食用,“不管它是不是属于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 蝗灾告急!浙江10万鸭子将出征巴基斯坦灭蝗

    ”  相对比,“鸡鸭军团”作战能力更胜一筹,“鸭子喜欢群居,管理起来比鸡更方便,生命力、觅食能力、抗寒能力也更强,适合野外生存。”  卢立志透露,巴基斯坦治蝗计划,首批预计出动10万“鸭兵”, “国绍1号”鸭苗将代表国家出征灭蝗,“鸭苗可通过空运,一天之内就抵达巴基斯坦。

  • 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

    记者24日从中国农业农村部获悉,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已抵达巴基斯坦。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