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既是经济理论研究的焦点,也是各国经济发展实践中的难点。回望4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我们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继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这一目标,前提是明确界定政府作用的边界,在消除“政府万能或市场万能”等错误观念的同时,又找准政府和市场相互补位、协调配合的结合点,实现“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
一是划定管理的边界。这些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政府管得过多过死、保守僵化的老路不符合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入新时代,需要政府把管理的重心转到“管统筹调控”上去,凡由市场能解决的问题、配置的资源,政府应松绑支持、不要干预;凡属于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失效的配置,必须果断出手、主动补位,切实把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理好。
二是找准服务的边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效率高,其关键在于有效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可以说,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就是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竞争机制比较完善的领域,比如,零售、教育、科技、金融、食品等领域,在这些领域政府应尽快退出,寓管理于服务中,侧重于通过简政放权,积极响应市场的合理诉求,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从而更好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动力。
三是明确引导调控的边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更加注重兼顾公平与效率。这就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宏观经济发展中做好引导调控。一方面,在收入分配环节,应通过制度设计和安排,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促进收入在部门间、地区间、社会成员间合理分配,体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在熨平经济周期环节,应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手段,加强逆周期调节,做好精准调控,调节供给与需求之间、传统部门和新兴部门之间、社会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关键在政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需要重视的是,在实践中,部分地区、部分领域仍然存在个别部门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一是有的地方“看得见的手”压制了“看不见的手”。主要是个别部门虽然以主动履职、完成工作为出发点,但过多使用行政资源,存在过度干预、行政手段过多等问题,影响了市场的出清功能和运行节奏,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一些地方“该伸的手”没有做到位。目前,政府在宏观调控管理中,关键是制定好标准,守好底线,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但是,部分领域缺乏明确标准、公共服务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如,在实施环保政策方面,部分市场主体对具体环保标准不够了解,而有的地方环保部门对政策也“说不清”,导致企业难以实施技术改造,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部分地方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不够健全,政府各部门信息缺乏有效整合共享,金融机构查询企业信息难,增加了银企信息不对称水平,导致“银行放贷难”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存。三是一些地方存在“看得见的手”错位问题。个别地方部门对于自己该管的事情,管理能力不高,政策执行不到位。这些问题亟待我们高度关注并加以解决。
三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政府应当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推进简政放权,抓好政策标准、政策执行、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建设,把力气用在营造良好环境和搞好服务上。
一是明确政策的标准和尺度,提高政策水平。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政府“立规矩”“定标准”,做到政策标准清晰、便于企业实施执行。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制定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及相关配套举措,保障各项政策能够落地落细。在政策实施期限上,要充分调研市场主体的适应能力,留足留好过渡期,便于企业能够有效落实。此外,要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企业松开手脚、大展身手吃下“定心丸”,激励企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提高政策执行力。法律、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应当优化法律政策的执行方式,注重政策效果。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及时将核心的、管用的政策对外公布,让企业了解政策,把各项政策宣传到位;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重诺守信,做守诚信的表率,把各项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对企业的承诺不兑现等问题。此外,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加大对各项政策落地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政策落地落实。
三是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政府部门要带头依法办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权力边界,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要保障企业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法治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
四是提供“快捷化、便利化、高效化”的政务服务。要简化优化企业审批办理环节,运用信息化整合再造审批流程,推进信息化技术支撑的“一窗受理、并行办理”。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一网通办”,加快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尽快实现网上办事、掌上办事,叫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市场监管领域要全面推进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营造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的良好环境。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依存、相伴共生。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两种力量不断进行动态、有机磨合,最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郭威:各级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克服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广大企业家没有被困难吓倒,在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支撑的同时,咬紧牙关、顽强自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3日上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总书记这一旗帜鲜明的论断,凸显出党中央“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生动诠释了“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所蕴含的深刻启示,为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联动改革有助于形成强大合力,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
确保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和任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市场只能保证参与到财富创造的贫困人口分配到财富,而没有能力参与财富创造的贫困人口,在市场中分配不到任何财富,也就难以实现脱贫。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能够破除无效供给,促进培育新动能,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目前中国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秩序有序恢复。并且,中国的内需市场优势显著,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各地疫情管控逐步解除,相信被抑制的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得以释放。
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 人民战争 总体战 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