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打开患者口腔,含高浓度病毒的空气弥散开来。操作时间越长,对患者越不利,实施插管操作的麻醉科医生在高浓度病毒空气中的时间也越长。
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简称“同济光谷医院”)ICU病房常见的一幕。
2月14日,中午12点,同济光谷医院麻醉科主任高峰接到医院医疗办主任祝伟的电话,要他整合现有力量,专门组建一支插管小分队,为整个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急救插管支持。
同济光谷医院麻醉科6名医生,加上4支驰援医疗队的12名麻醉科医生,再加2名麻醉科护士,一支20人的插管小分队就在这天成立了。高峰是小分队队长。
成立于情人节的这支小分队,有一个算不上浪漫的名字,同事称他们“医生敢死队”。
每次插管操作,从注射药物到操作结束,一般操作时间约90秒。这无论对氧储备较差的患者,还是对和患者近距离口鼻相对、暴露在高浓度病毒气体下的医生而言,都是高危的90秒。
“所以我们要提前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给我们的机会只有一次,必须一次成功。”
2月20日,南都记者直击“医生敢死队”插管操作全过程,和他们一起直面生死。
2月20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即将进ICU的“敢死队”在穿戴防护装备。所有人都要经过院感护士的检查,才能进入隔离区域。
高峰往护目镜上涂防雾剂,操作过程中如视线受阻会影响操作速度,直接影响到安全性。他是队长,责任和压力并存。
三位队员监控即将插管的病人及病房准备情况,来自华山医院的麻醉护士已在病房内准备。
等待进仓,3个医生在门外静静休息,偶尔会讨论接下来的工作。
有医生的手势是心型,仿佛是在祈祷和祝福。
推开四个缓冲区的门,他们即将进入ICU病区。
进入病房前,高峰和“敢死队”队员反复确认病人情况。
戴好最外面的头套,操作就要开始了。
医生王楠和高峰一起给病人操作,王楠确认后,高峰给病人注入镇静药物。
镇静药物60秒起效后,王楠拿开病人的氧气面罩,此时病人气道处于开放状态。王楠放入可视喉镜,在高峰配合下完成插管。
完成插管的病人,血氧含量在回升。
每一次操作前后都要手部消毒,是所有医护人员的指定动作。
由于插管操作具危险性,管床护士在门外静静地观望。
又一例插管操作即将进行,患者床上放满镇静药物。
一切都有条不紊,一个早上已进行了4例插管操作。
20人的“敢死队”难得聚齐,依然有人在岗待命。每12小时/班,有时即使出了仓,接到紧急任务又会换上衣服冲进去。
结束任务的队员在等候着脱掉防护服,走出4个隔离区,才可稍微放松一些。
(原题为《直击插管敢死队90秒,和患者口鼻相对,暴露高浓度病毒气体下》)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隻要患者出現呼吸衰竭,插管小分隊就快速實施氣管插管和呼吸機治療﹔如果患者炎症加重,護腎小分隊立馬實施血液淨化治療﹔到2月底,收治入院的病人幾乎沒有出現死亡,直到最后一名患者出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重症患者救治率保持在95%左右。
作为新疆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重症医疗组组长,杨建中于1月28日与142名援鄂医疗队队员赶到武汉,1月31日就带领重症组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的重症医学科。2月20日,邹老先生的血氧又只有60%,亟须切开气管,杨建中再一次站在邹老先生身边。
武汉战疫日记丨“遇见你们,就是我人生的春天”,84岁康复患者的话让我感动不已 武汉战疫日记丨赵大哥出院后,我看到他的枕头上端正放着一个药盒 武汉战疫日记丨抗疫中最难忘的床号——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38床
截至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当中,有82例患者采用了气管插管,有13例患者使用了ECMO,33例患者进行俯卧位的通气,还有38例患者进行了CRRT(床旁血滤)。截至目前,这些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转归为治愈的比例已经从14%提高到了88%。
大年初三,刚刚排查完一例疑似患者的张春玲接到医院的通知:她参加支援武汉医疗队的申请得到了批准。” 如果说日常护理的情况不那么紧急,张春玲还可以把动作放慢一些,那么护理气管插管患者时就是在跟时间赛跑。
暂停呼吸机、切开气管前壁、将气管插管退到气管切开口上方、气切套管置入气管、连接呼吸机并开机。” “两位患者由新冠肺炎渡过危机以后,原有疾病致使一时不能拔气管插管而做气管切开术。
暂停呼吸机、切开气管前壁、将气管插管退到气管切开口上方、气切套管置入气管、连接呼吸机并开机。” “两位患者由新冠肺炎渡过危机以后,原有疾病致使一时不能拔气管插管而做气管切开术。
作为有着39年兵龄的老兵,这是陈红第4次冲锋在疫情灾情防控救治战场上。2003年非典期间,陈红担任小汤山医院一病区护士长,探索出“快乐护理法”“个性化护理法”,帮助许多患者康复。
2月1日,支援武汉疫情防控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共产党员潘纯接到上级指令,配合救治一名重症患者。来源:新华网(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供图) 从大年初二开始,潘纯一直坚守在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作为90后,我们将自己置于最危险的境地,不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决定,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 在父母眼里,陈雪吟是乖巧的女儿;在患者眼里,陈雪吟是求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