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开始以来,公众、媒体对各地的关注视角,大多是按照行政区单元展开,看某省怎么做、某市某县如何。今天咱们换个视角,把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放一块儿,看看他们怎么“抱团”抗疫。
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紧密“抱团”
为什么是“沪苏浙皖”?过去一提“长三角”,人们习惯性地说“江浙沪”。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进博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也就是这场抗疫斗争开始前一个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其中,安徽全域被纳入长三角规划范围,并强调“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因此,现在的长三角,可称“沪苏浙皖”。
2月7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开了一个很重要的会议——长三角地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视频会议。会上形成了五个工作机制:疫情防控信息互联互通机制、重大疫情管控举措互相通报机制、重要防疫物资互济互帮机制、疫情防控交通一体化联动机制、新冠肺炎病例医疗救治工作联动机制。
五个机制的名字都很直白,要做什么,一目了然。健康证明互认、省际交通管制通报、防疫生产性物资及生活必需品互济互帮、专家跨省会诊、救治中的“血液联动”等,都在机制推动下,陆续得以落实。
比如,2月21日,通过上海白玉兰远程会诊平台,上海的儿科专家对浙江嘉善一名4岁发热患儿进行了远程会诊。再比如,苏浙两省毗邻的吴江桃源与桐乡乌镇,实行了“1+3+N”疫情联防联控模式。青浦、嘉兴与吴江,金山与平湖等,都跨省市形成了联防联控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3日重要讲话中强调,“区域之间要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在长三角区域内,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非常紧密,且多是跨省市。关键时刻,“一体化”的协同,发挥了作用。比如上海松江、浙江湖州、浙江金华之间,加强无纺布、鼻梁条等协同供给,保障重点防疫物资稳定生产。上海嘉定与江苏昆山实行了《工作通勤证》两地互认。
2月27日,三省一市又开了一次视频会议,强调树立“一盘棋”思想,不断深化一体化的合作机制。这次又确立了针对当前阶段的五项工作机制: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机制、产业链复工复产协同互助机制、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就业招工协调合作机制、跨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落地协同会商机制、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区域经济政策协调通报机制。
“抱团”之势、之制,进一步巩固。
△上海儿科专家对浙江嘉善患者远程会诊
在大战、大考中落实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
“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一体化”比“协同”“协调”的要求更高。
翻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提到,要“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要“着眼于一盘棋整体谋划,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要建立“城市间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要“推进都市圈协调联动”等等。
这些虽都是长期的制度建设要求,但与抗疫之际三省一市的做法相对照,能看出其中的内在联系。《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合作,推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当前三省一市的做法,正是在突发大考中,落实这一要求。
按照《规划纲要》,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共同形成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它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算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两个“尖兵”。抗疫开始后,1月29日,示范区内主要路口就实现了“站点合并,一站两检”。在复工复产中,这两区一县建立了6项相关的推动机制,示范区内企业复工率已接近100%。
《规划纲要》提出要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打造数字长三角、打造健康长三角、打造诚信长三角等目标。不妨这么讲:眼下,沪苏浙皖正在努力打造一个“抗疫长三角”。
“全国一盘棋”不只是应急时的“振臂一呼”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4左右。做好这一地区的疫情防控,稳住长三角经济基本盘,是关系全局的大事。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抗疫“一盘棋”,正是“全国一盘棋”的一部分。在突发重大疫情面前,“全国一盘棋”既体现在“中央号令、举国动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应急时的“振臂一呼”之中,也体现在把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全国一盘棋”的长期部署,结合抗疫实际,作出坚定、具体的落实。
近期,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在厦漳泉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沈阳都市圈等地,区域内跨行政边界的联手抗疫努力,也都各有呈现。
应急时,大家要“抱团”抗疫。在不急时的长期“抱团”制度建设,则为应急时的有力“抱团”,打下基础。此番应急时的“抱团”实践,又将为今后下一步的制度建设,积累经验。
这都是“全国一盘棋”的具体体现。(文丨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 单宏鑫)
日前,部分中东欧国家驻华使节受邀参访江苏昆山长三角经济区。塞尔维亚驻华使馆临时代办 伊万·坎迪亚斯:我们期待未来特别是疫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塞尔维亚投资,参与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
日前,部分中东欧国家驻华使节受邀参访江苏昆山长三角经济区。使节们高度肯定中国发展前景,认为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出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十多个中东欧国家的驻华使节到访江苏昆山,深入了解长三角一体化下中国中东欧合作。
梳理明确三年开工项目计划,建设总规模约6000公里,加快建设一批条件相对成熟的城际和市域(郊)铁路项目。把握好城际铁路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加强市域(郊)铁路的统筹规划和设计建设,实现铁路建设与城市融合和多网融合,科学规划项目建设。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擘画了下一个五年以及到2035年的中国发展蓝图。这是一次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看齐之旅,河南坚守初心使命,将自身发展置于新发展阶段中谋划未来;
大会成果展示厅内,服装生产“柔性制造”、无人驾驶车辆、智慧港口、智慧矿山等一系列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应用场景集中亮相。在加快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方面,肖亚庆表示,将全面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完善标识解析体系布局。
11月16日到21日,河南省党政代表团启程赴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11月16日到21日,河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江苏、浙江,学先进,谈合作,收获满满。河南真诚务实的态度、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收获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期,11月16日至21日,河南省党政代表团到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到嘉兴南湖红船,代表团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重访党的精神家园,探寻党的“精神密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
金图解丨看长三角“研学”之旅 河南如何借“东风”
河南广电全媒体记者 赵丹枫 蒋启明 马亚光/文 张子琪 李庆宇 于岩/视频 2003年,年仅36岁的他 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上 最年轻的终身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