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复工两手硬 这些行业这样做】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2月28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工程之一的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成功截流,正式拉开主体工程施工的序幕;2月17日下午,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厂房第二台水轮发电机组转轮在70分钟内吊装成功,4000多名建设者奋战在大藤峡工地,全力确保按节点目标完成生产任务……
来自水利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9日,在建的110项重大水利工程中,已有22个省份的80项工程实现复工。如不计算湖北和东北、西北地区因气候原因尚不具备复工条件的26项工程,重大水利工程复工率已达95.2%。
重大水利工程在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复工复产,能有效减轻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水利部对在建工程进行逐项梳理,综合疫情状况、工程特点、气候条件等因素,建立工作目标清单,督促各地按照一项一策的原则加快工程复工,并要求健全疫情防控责任体系。
同时,针对制约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水利部建立信息报送制度,专人负责跟踪复工项目及建设情况,加强协调指导。指导参建单位用好农民工返岗相关政策,倡导企业采取到务工人员集中地接回等方式协助农民工返程;积极引导参建单位按照就近用工原则,优先使用本地务工人员,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对于正在进行技术审查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水利部要求尽可能采取函询、微信、电子邮件、网上办公、视频等多种方式,及时沟通交流意见,千方百计推进前期工作向前赶。督促各省水利部门及时下达投资计划,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抓紧落实建设资金,确保重大水利工程的资金需求。
各级水利部门也积极靠前服务,为重大水利工程复工复产争分夺秒。浙江省水利厅建立驻点服务员工作机制,以重大水利工程、重大民生项目、重要水利工程安全运维企业、重要涉水用水大户等四类工程(企业)为重点,采取“一对一”驻点服务、“多对一”组团服务、专人专项精准服务等具体服务工作措施,推动水利重点工程尽快复工;山东省水利厅抓好施工队伍进场、施工组织计划修订、前期工作漏项和设计变更、施工环境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四川省水利厅以“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零疫情报告”为目标,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复工复产……
下一步,水利部将重点督促东北、西北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复工,在对有明确度汛要求和重要节点目标的工程进行全面梳理,确保工程安全度汛、确保重要节点任务按期完成。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03日 04版)
伶仃洋上,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如长虹般绵延远方。4.2万吨钢网架施工80天封顶,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巍巍高原,建设者先后克服高地应力、高地温、涌水突泥等难题,确保拉林铁路布喀木隧道顺利贯通。
——7月17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强调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秉持“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水利系统今年防汛工作以防为主、关口前移,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切实有效降低了洪涝灾害风险。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多个省份瞄准补短板、惠民生,加紧谋划新一批重大水利项目。目前,多个省份正加紧谋划新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值得关注的是,水利工程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据测算,仅前述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匡算总投资约1.29万亿元。
2020年7月份,在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往年推迟一个月后,全国1071万名高考考生信心满满踏进考场,迎接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大考。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明确提出,要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天(7月17日)表示,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逐月好转。6月份,全国发电量快速回升,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逐月加快。
重大工程投资体量大、涉及领域广,直接拉动力、间接带动力都很强。受访专家普遍表示,建设重大工程应由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力量多方发力、合力完成,当前政府部门应加快优化投资环境、更好吸引社会资本。
新疆,目前世界在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项目近期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争使连接南北疆的又一条高速路大通道——乌尉公路早日贯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截至目前,241个在建外资大项目基本全部复工,中国依然是吸引外商投资创业的热土。4月底,1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意向项目在上海浦东集中签约;5月11日,山东集中签约重点外商投资项目92个,总投资达99.7亿美元;
截至目前,110项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复工108项,建设人员到岗超12万人,在建投资规模超1万亿元 水利投资持续发力,全国农业用水总量连年“零增长”,万元GDP用水量持续降低,全面节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助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独特的制度优势再次释放巨大能量。汽车企业“云卖车”、手机新品“云发布”、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许多企业缓解疫情冲击的新创意、新做法,给中国经济带来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