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赵丹/文 受访者供图
2001年出生的李宇轩,决定成为武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ICU的志愿者。他的妈妈、姐姐同样奋战在医院。
在武汉,定点医院里有不少像李宇轩一样的“00后”志愿者。他们还是不少人眼里的孩子,在“疫”线给患者输液、拔针、清理呕吐物、倒垃圾、翻身、量血压、发一日三餐……任务琐碎而又繁重,却不叫苦。
他们年轻而又敏锐,人生头一次近距离感受生死这个庞大主题,怀揣善意满腔热情奋不顾身,帮助进入紧急状态的武汉疏通毛细血管。
3月5日是武汉封城第43天,也是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听听武汉协和江北医院两位“00后”志愿者分享的心路历程。
难忘ICU患者给自己竖大拇指,盼疫情过去洗澡、打球
人物档案:李宇轩,男,2001年生人,护理专业毕业生
还没过19岁生日的李宇轩可以说是出生于医护世家,外婆曾经是医护人员,妈妈现在是医生,姐姐是护士。他是武汉助产学校毕业生。
“妈妈和姐姐都在疫线,想跟随她们的脚步。”李宇轩当志愿者的想法很简单。
进入协和江北医院ICU,当时还是疫情胶着时期。他回忆,“非常忙,当时里面有50多个患者,医护人员都忙不过来。”顾不上想其他,每天忙着照顾病人。
ICU是疫线中的疫线,接触的都是危重病患者,可谓是最后一道防线,这对于初次进入实战状态的李宇轩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尤其是人生第一次见证生离死别。
“有位患者是位快80岁的老爷爷,前半天我还给他喂饭,下午去一问,人不在了。我当时特别难过。”李宇轩回忆,这位老爷爷让他想到自己的爷爷,也差不多是这个年龄,就觉得特别受到触动。
虽然他仅仅是给这位老爷爷简单的护理,但是“当时感觉很难受,很遗憾,很自责,觉得是自己没有把他拉回来……”
这样的经历让他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对得起自己这身白大褂。”
当然在ICU还有很多让他感到温暖的事。“我经常给一位病人喂饭,后来我要调岗,就告诉他‘从明天开始,会有别的护士给你喂饭’,他给我竖了个大拇指。当时就觉得我们不仅仅是医患关系,朝夕相处也有了感情,今后要更好的对待患者。”
在ICU呆了一个月,李宇轩又去了发热门诊、呼吸科室,见证疫情从严重到目前的相对平稳,他也从时刻紧绷的紧状态稍稍舒缓一些。
回顾自己当志愿者的这段历程,李宇轩称,也担心过害怕感染,但是医护前辈们的照顾以及安慰,让他安定。“2003年我才两岁,头一次接触疫情,说不害怕是假的,我就想接上一辈的班,做一点贡献。”
这个大男孩私下最爱打球,偶像是勒布朗詹姆斯,等疫情过去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洗个澡,去打场球!
勇敢向疫线,“00后”也能打“怪兽”
朱诗奥,男,2001年生人,护理专业毕业生
朱诗奥想当志愿者的初心很简单——我学护理的。
如同他防护服外面的漫画——一个表情严肃的人在打“怪兽”,他想时刻提醒自己,也是宣战——我们不害怕病毒,面对病毒,战胜病毒!
在感染科当志愿者这段时间,他确实每天在和医护前辈们一起打“怪兽”,悉心照顾病人,期盼出院的人多一点、快一点。个人力量虽然微薄,但是点点微光汇成江海,为武汉这座城市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以前虽然实习过,但是第一次进入实战状态,而且是头一次面对疫情。”朱诗奥说。
穿防护服就是不小的挑战。“刚开始不是很舒服,很闷很重,一上班就刻意减少喝水,也不吃东西,为了减少上厕所,可以随时照顾病人。”
他到现在还记得曾经照顾过的一对老人患者。“他们年龄比较大了,住在同一个病房,就觉得他们感情很好,老爷爷和婆婆也很乐观,会给我们看他们旅游时的照片。”朱诗奥回忆。
谈到做志愿者的这段经历,朱诗奥最想说的是,“我虽然是00后,刚走上社会,但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当疫情发生时应该冲在第一线尽一分力。我们会继续向前辈学习,分担忧和难。”
来源: 猛犸新闻相关新闻
2月16日那天,30岁的刘安,因胸闷气促18天、发热24天,被诊断为新冠肺炎重症,并转入武汉协和肿瘤ICU。” 尽管ICU的日常诊疗和护理任务很重,但当班的医护人员还是抽出时间和精力,为3位病人举办了简单的出院仪式。
作为奉命驰援武汉诸多重症医学医师中的一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利1月26日清晨抵达武汉后旋即进入这次疫情的“暴风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坚守至今。因为插管上机的病人多了,进病房前和护士长达成共识,加强气道管理和其他重症常规护理。
该医院外科ICU患者家属可向护士长申请免费入住胶囊宾馆,用取电卡就能使用舱内设施。该医院胶囊宾馆内照明、通风、消防、电源等设施一应俱全,还配备有呼叫终端,可与二楼外科ICU的护士和医生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