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牢记嘱托勇担当——河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推进乡村振兴纪实

2020年03月07日09:20  来源:农民日报

5034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关怀河南“三农”发展,并寄予厚望。无论是亲临河南视察,还是在全国“两会”会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河南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

  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1339亿斤、68.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四优四化”加速推进……在过去的一年,河南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2019年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扭住乡村振兴这一总抓手,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农业农村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表示,我们要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来抓。

  做好“三农”工作,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一年之计在于春。打药、施肥、浇水……连日来,唐河县源潭镇振群家庭农场负责人乔振群在县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一直在田间忙碌。“小麦长得很好,这一季下来能收入近百万元,种地真能‘种出’好日子。”看着自家流转种植的2000多亩麦田的长势,乔振群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

  仓廪实,天下安。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省粮食总产1339.08亿斤,其中夏粮产量749.08亿斤、全国第一,对全国夏粮增产贡献率达到44.9%。粮食生产在高基点上再获丰收,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作出了“河南贡献”。河南省省长尹弘说,我们站在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把全省“三农”工作做得更好,来展现农业大省的新担当新作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自“十二五”以来,河南省已经累计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曾经的“望天收”变成了“吨粮田”。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黄幸福表示,全省坚持新建与提升并重,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今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660万亩,进一步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河南还把优质高效供给作为转型的重要一环,鼓励发展优质小麦。“农民懂种地,企业懂市场,农民种粮要知道企业需求才能多挣钱。”种了2600亩优质小麦的永城市绿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国强说。早在冬小麦播种前,他就与河南华星粉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小麦订单生产合同,优质优价让他提前吃下了“定心丸”。“这样既保障了我们原粮的品质专一,还能减少生产时外调原粮所产生的运输、人力等成本。”华星粉业董事长刘敏说。

  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河南省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抓好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开展五大行动。同时,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发挥河南在速冻水饺、汤圆、休闲食品等方面的优势,支持粮食主产区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农产品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的下游延伸,逐步探索出一条由粮食资源大省迈向粮食产业强省的“蝶变”之路。

  如今,在河南涌现出了三全、思念、双汇、好想你、多福多等一批“河南牌”科技型农业企业,越来越多的河南优质粮油、蔬菜、水果、畜禽产品不断丰富全国百姓的餐桌。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如今的河南不仅是全国的“米袋子”,更丰富着全国百姓餐桌的“肉案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全省正逐步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提高脱贫质量,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在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村党支部书记代玉建跑前跑后,一方面要指挥村民做好当下的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指导农户管理春季苗圃。2014年在老支书和村里百姓要求下,32岁的代玉建放弃外地的生意,回到老家当了党支部书记。上任不久,他拿出100多万元建了村“两委”办公楼,修了主干道。然而,村民却说他是“飞鸽牌”干部做法,不接地气。

  代玉建意识到乡亲们是想让他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说一千,道一万,村民手里有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于是代玉建就开始带领村民创办农业合作社,搞种植、推养殖,发展林下经济,很快便得到群众的认可。终于,在2017年3月,代庄村随兰考一道摘掉“贫困帽”。脱贫之后,代玉建也未松劲,他认为,“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

  在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已脱贫户余新芳正忙着在田间移栽蔬菜苗。南朱营村第一书记杨波前来询问她,家里有没有需要解决的事情。“村里谁家有难处,扶贫干部一准儿就来了,出主意、想办法,就跟自己家的事一样。”余新芳感激地说。如今,她家就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靠种菜脱了贫、致了富。

  南朱营村的扶贫干部只是河南扶贫干部的一个侧影。据了解,河南全省有50多万名帮扶干部长年奋战在脱贫一线,他们进村入户,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实打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用真心换取真情。

  在杨波、代玉建等一批帮扶干部的努力下,2月28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发布,河南正式批准卢氏县、淅川县等14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河南53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全省累计实现651.1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948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8.79%下降到2019年底的0.41%。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五级书记抓脱贫’抓铁有痕,‘1+N’政策体系踏石留印,产业扶贫等14个重大专项握指成拳。坚持脱真贫、真脱贫,标准从严,考核从严,确保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全省交出了一份出彩答卷。”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介绍。

  既要保水质,又要战贫困,淅川县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了“短中长”三线结合的生态种植扶贫发展道路,10多万名农民吃上“生态饭”。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表示,淅川是全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虽然摘帽了,仍要进一步加大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力度,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确保群众稳定脱贫不返贫。

  “全省贫困县摘帽后,还面临着35万人脱贫和52个贫困村退出的任务,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不获全胜我们决不收兵。”史秉锐说。为帮扶特殊贫困群体,上蔡县推行了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平舆县探索“互联网+分级诊疗”健康扶贫,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筑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

  春日的暖阳下,在新密市米村镇杨树洼村,干净平整的水泥路,分类垃圾桶整齐摆放,路旁的绿化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蓝砖灰瓦式的居民房屋,一派盎然生机。“以前我们村有个采石场,一刮风就尘土飞扬,生活污水肆意横流,环境整治后,户户‘改厨、改厕、改浴’,铺设了下水管道,现在走在村里,感觉和逛公园一样,过上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对比往日,村民王山林感慨万千。

  杨树洼村的变化,源于新密市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开展的“四改”工程,即改厕、改厨、改浴、改污。新密市政府党组成员李福安介绍,全市构建“1+5”污水治理体系,即“污水处理管控运营中心+城区、镇区、新型社区、行政村、居民点五级厂站点”,全市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全域覆盖;探索形成户投放、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建设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中心等,农村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0%。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优势。河南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85%的县建立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完成改厕305万户,成功创建以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四美乡村”为标准的人居环境示范村1287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在美丽环境中实实在在受益。

  只有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和公共服务下乡,才能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河南省不断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达到100%,农村宽带网络更加普及,2019年农产品网上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如今俺村公路修到家门口,家家住上了楼房,安装了液化气、通了自来水、接通了网线,居住环境大为改观,现在早晚还能在村广场锻炼身体,一点儿都不比城里人差。”泌阳县郭集镇刘庵村村民侯定强说。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万里说,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还吸引了各类人才返乡创业,进一步坚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与决心。目前,全省各类返乡创业人员累计130万人,带动就业814万人。

  “做梦都想不到,咱一个农民还能领到两万元分红。”在平顶山市新华区曙光街道李庄村,村民翟秀珍说起村级集体经济年终分红的事儿,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村里发展越来越好,全村2000多名群众都成了持股村民,这要得益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农民增收,河南省还积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乡村振兴活力不断迸发。目前,全省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6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时下的中原大地,沃野千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开着小轿车的农人,穿行在乡间公路上;村庄里,房前屋后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绘就。

文章关键词:三农 郭集镇 两会 总书记 种植 奶瓶子 菜篮子 命根子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让微观数据更好服务宏观决策

    两个“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放在一起,更凸显了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的意义。当前,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 【地评线】丝路话语:写好脱贫摘帽后“衔接转换”的下半篇文章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脱贫摘帽作为奋斗的新起点,蹄疾步稳地写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转换”的下半篇文章。相比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更高层次的接续性规划,既要避免“断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防止“跨越式”的一蹴而就。

  • 让扶贫产品更畅销、向农业品牌要效益——从农交会热词看“三农”发展新态势

    题:让扶贫产品更畅销、向农业品牌要效益——从农交会热词看“三农”发展新态势 “十三五”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品牌化带来了生产标准化,推动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 王国生会见出席农业国际合作论坛嘉宾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巴拉哈特·杜尔德耶夫,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罗锡文、谢剑平、陈学庚、李德发、金宁一、张守攻、张涌、张佳宝、姚斌、张改平、张新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等参加会见。

  • 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此,要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治保证。

  •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首先要求全面改善乡村硬件基础设施,增强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用整体性、一体化思维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还需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访谈

    刘守英表示,在新城乡中国格局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 准确把握“赈”的初衷 进一步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规模

    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通过以工代赈方式激发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享发展成果。

  • 【地评线】映象网评:聚合“科技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应引进新的技术人才。人才在智慧农业的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下种田的农民大多为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新事物的发展不敏感。而青年人才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引进青年人才,并在科技公司及各级农科院的帮助下,才能更好地应用智慧农业,利用智慧农业增产增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 人民日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