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流动面馆”暖身、暖心

2020年03月11日20:16  来源:海宁文明网

5034

  3月6日晚上10点,飘着点雨,气温很低,正是在服务点值班的志愿者比较疲累的时间段。

  每天这个时候,浙江嘉兴海宁市的一家流动“面馆”就“开张”了,现场开火为志愿者们煮面。

  一晚上准备60碗

  这家“面馆”其实就是一辆三轮车,上面装着煮面用的工作台、炊具,还有事先炒好的笋、肉丝,煎好的鸡蛋。

  煮面时,两个大厨同时开火,一人煮面,一人烧,不一会,热气腾腾的咸菜肉丝面就出锅了。

  “来!面出锅啦!”大厨喊一声。其他志愿者,立马把冒着香气的面,端到服务点志愿者手上。

  “好吃!真暖。”已经在卡点值班5个小时的卡点志愿者,吃了一口刚出锅的面,开心地说。

  一个服务点送完,流动“面馆”立马又要到下一个服务点为志愿者烧面。

  “晚上准备了60碗面。10点送一轮,凌晨1点再送一轮,夜班志愿者换班上来,我们还要再送一轮。”流动“面馆”负责人张海峰说,服务点志愿者守护了我们的家园,要用一碗热腾腾的面温暖他们的胃,让他们暖心。

  所有费用自己掏钱

  其实,提出这个想法,来源于张海峰和同事陈振飞的亲身经验。这段时间,两人在在各个服务点已经轮值了十几个夜班。

  “半夜的时候,也有一些吃的送来,粥、粽子啊,但总想着吃点热乎的。”张海峰说,尤其疫情防疫初期,志愿者刚刚开始发动,人手不够,他轮了几次24小时班,就特别懂得半夜一碗热腾腾的面对值班人员的珍贵。

  于是,两人与海宁市西山社区党委书记金美凤一合计,从单位厨师连坚喜那里借来三轮车和灶具,还把有30多年厨师经验的连坚喜也“借”来,让他掌勺,让志愿者吃得更好。

  3月6日一早,陈振飞就分派好任务去菜场买食材。晚上8点多,4名正黄公司里招募的志愿者和西山社区的志愿者,就在西山社区居委会开始准备工作。笋和肉都要提前准备烧好,60个鸡蛋煎好,25斤面也3两一碗分配好,这是按照一般男人的量准备的。

  “晚上志愿者都特别饿的。”陈振飞说,这位有多年行政总厨经验的管理者,让这份特殊的夜宵的“营业”运转得有条不紊。其实,所有的开销,都是他们自己掏钱买的。

  服务点上,锅里冒出来的热情,让冬日的夜晚有了一丝暖意。三轮车上,装满开水的6个红色保温壶特别特别打眼。

  “准备好开水,可以节约煮面的时间。12个点,一圈下来,要在1个小时结束,如果太晚,有些志愿者就会等很久。”陈振飞说。

  对于烧面产生的一点点餐厨垃圾,“流动面馆”也进行了分类妥善处理。

  给志愿者一份支持

  热气腾腾的面端来了,在紫微里服务点值班的66岁唐伯新,先登记好信息才摘下口罩开始吃。

  “味道不错,很及时!这热腾腾的面暖了身子也暖了心。” 已经主动在服务点值班很多次的唐伯新吃了几口,还竖起了大拇指。他说,感谢他们,自己会更好地守护好自己的家园。

  “非常感谢大家为这座城市做出的贡献,这里有本地人也有很多新居民,我们希望通过一碗面,传递城市的温暖,让他们的心在寒冷的冬夜里暖起来。” 张海峰说,这是他们第二次“营业”了,以后有需要也会继续营业。

  每天晚上都参与两次送夜宵的金美凤说,社区里每天都会为值班的志愿者送夜宵,除了现在升级的流动“面馆”送餐,之前也有社区工作人员做的菜粥、年糕粥、茶叶蛋,还有爱心人士或店主的爱心捐赠。

  她介绍,疫情发生后,西山社区的开放式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连续1个多月,每天需要80名志愿者24小时轮班服务,社区的志愿者们从起初的24人,增加到目前的484人,每天守护健康家园,社区也是尽力为志愿者们贴心温暖的服务。

  “感谢所有的志愿者们,准备夜宵就是希望通过小小的举动,给他们一种支持和认可,让他们感受到我们那份真正的感谢。”金美凤说。

  寒夜里一碗热腾腾的面,温暖了24小时服务的志愿者的胃,更温暖了无数志愿者的心。

文章关键词:面馆 暖身 营业 志愿者 煮面 流动面馆 开张 出锅 开火 卡点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一碗面”女主角:怎么放下,熬过长夜难明的灵魂最清楚

    短发,一身牛仔衣,白色运动鞋,井小敏收拾的干净利落,早上8点赶到学校把电动车放好,到工作间取工具,开始干活。河南郑州、陕西西安,井小敏和李刚辗转求医,这个过程中,虽然有无数热心人诚挚帮忙,最终还是没能留住李刚的生命。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丨厦门与临夏的扶贫协奏曲

    位于临夏和政县的厦琳鞋业公司由厦门市属国企厦临公司和民企古琳达姬公司合作成立,订单和技术均来自古琳达姬公司,目前已产生经济效益。对此,厦门市向临夏派驻800多名帮扶干部,从规划设计到行政审批,推动新的服务理念在临夏落地生根。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甘青交界处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脱贫故事

    题:甘青交界处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脱贫故事 山两侧,一边是甘肃积石山,一边是青海循化,两个县居住着人口约2万和10.1万的民族——保安族、撒拉族,同属我国28个少小民族。

  • 走向“互联网+”的“新拉面”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被称为“拉面之乡”,30年间,化隆农民依靠一碗面,不仅“拉”出了40多亿元的脱贫致富大产业,还带动当地十万贫困农牧民走出山门、跳出农门、跨进城门。

  • 各地积极推动小店经济激发内需潜力 “小店”带旺城市烟火气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持续稳步复苏,1-7月全国商品零售额达2.9万亿元,同比增长0.2%,增速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刘亦龙的面馆就是阳光餐饮挂牌小店之一,虽然面积不大生意却挺红,如今,每天都有一两千元的营业收入。

  • 各地积极推动小店经济激发内需潜力 “小店”带旺城市烟火气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持续稳步复苏,1-7月全国商品零售额达2.9万亿元,同比增长0.2%,增速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刘亦龙的面馆就是阳光餐饮挂牌小店之一,虽然面积不大生意却挺红,如今,每天都有一两千元的营业收入。

  • 一碗加加面“加”出脱贫致富新生活

    如果有人从滇藏线进藏,肯定会经过一个名叫盐井的地方,它静卧在澜沧江畔,茶马古道便于此过境。31岁的果拉卓玛在这里开了一家“果拉丛农家乐”,经营着一道当地特色美食——加加面。

  • 甘肃临夏:一碗拉面带富一方人

    马一洒曾以为自己的人生会同父辈一样——种地、放牛、打打零工,一辈子被拴在穷山沟里。在脱贫攻坚中,为了壮大全乡拉面产业,漠泥沟乡把拉面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开展拉面技能培训和“拉面贷”,引导致富能人带头在全国各地开办面馆。

  • “面”面俱到

    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在甘肃代表团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春节到现在,自己天天在为这碗面着急上火。各方面都出力,面面俱到,形成合力,人大代表牵挂着的这碗“面”,一定能端稳,广大中小企业一定能穿越风雨,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 押韵100秒!朱广权这样为武汉加油

    还有独特的市井喧嚣  绚烂过烟花。那个熟悉的武汉回来了。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