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3月15日电(记者:吴勇、苏峰、李定淀)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宣肺败毒颗粒治疗新冠肺炎有科学依据,“中医+科技”有了长足进步。
“这次抗击新冠跟非典的比较,中医在科技支撑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家支持下,中药整个的科学基础夯实了很多,也有了大量的储备。所以出了疫情以后,通过现代的科学手段,第一时间制定了对症的方子。”张院士说。
中医治病的逻辑是理法方药。在新的传染病发生后,中医首先要找证候。根据多方面收集的情况,特别是根据临床证候学调查,初步得出病毒在临床上的表现是以湿毒疫为主,定了一个大的方向。
“冠状病毒是个老病毒了,从06年发现到现在,对病毒的复制、抑制,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的拮抗,都有研究。我们用计算机先筛了一通,筛完了以后就清楚了,常用的中药里哪些东西能起作用。筛选以后我们心里就有底了。”张院士介绍。
张院士介绍,通过十几年的积累,已经建有一个6万多的组分库,包括中药有效成本的化学结构、活性等特性。
根据整体证候表现,制定的方子叫宣肺败毒颗粒。它里边是由4个方子构成,包括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千金苇茎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4张方子构成后,抛去取舍,一共得了十几味药。
中药组分库数据显示,有两种药材对新冠状病毒可能具有活性。一个是虎杖,其中的虎杖苷对冠状病毒的抑杀作用最强。第二个就是马鞭草,对于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的损伤,特别是小气道的损伤,微血栓,有很强烈的活性。
“宣肺败毒颗粒,是中医古代的验方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张院士说。
通过对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地的120例的对照观察,发现这个方子在改善新冠症状方面,效果十分不错。包括退热、治疗咳嗽、以及憋喘、乏力都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对于降低C反应蛋白,提高淋巴细胞的计数这两点客观指标方面效果非常明显,可以提高淋巴细胞计数17%,降低C反应蛋白75%。
此外,在江夏方舱里也做了280例的观察,结果是没有一例转为重症。
张院士介绍,宣肺败毒颗粒作为一个医院制剂已经申报成功,同时现在还在进行着药学的相关的工作,包括它的化学工艺优化、质量标准制定。目前进行的是毒理和药理的实验,有望在这月底完成这些工作,将按照绿色通道申报新药的研究。
新药专项构建了以综合性大平台为骨干、单元技术平台(包括药物安全评价平台、药物临床研究平台、资源平台等)为支撑的药物研发创新体系。截至2019年底,卫生健康领域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39项,其中特等奖1项;医学科技论文总量居全球第2位,医药类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首位。
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中医首次整建制接管一个独立病区,而且还都是重症患者,“开疆拓土”谈何容易。在医疗队进入金银潭医院病区的同时,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攻关组也同步成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伯礼已经参加了几十场海外连线,“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近日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在武汉战斗80余天的中央指导组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问题。3月中旬,武汉医疗救治重点转移到救治重症患者,张伯礼提出联合查房,以西医为主,中医辅助。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国是目前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最具经验与成果的国家,中国抗疫经验值得借鉴。论文提及的“清肺排毒汤”是国家诊疗方案中推荐的通用方剂,也是此次中医抗疫中形成的“三药三方”之一。
化湿败毒颗粒作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创新药物,是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在武汉的临床研究成果,也是金银潭医院治疗新冠肺炎的基础用方。1月25日是大年初一,黄璐琦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带领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赴武汉金银潭医院。
“我们对连花清瘟胶囊进行细胞层面实验发现,它对抗病毒的作用弱,但对新冠病毒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肖炜认为,中医的精髓在于把握“度”,在疫情防治中,既要充分借鉴专家共识、专病专方,也要 “三因”制宜、辨证论治。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向世界各国分享抗疫经验,专门建立了疫情防控和临床诊治领域的在线“知识中心”和国际合作专家库。3月25日15时,钟南山院士等中国专家参加中欧抗疫视频会,与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罗马尼亚等国的专家交流。
从大年三十抵达武汉,仝小林已经奋战了两个多月,回想刚到武汉时的场景,他依然印象深刻。 中央指导组专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组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仝小林:我们当时考虑到就是整个治疗要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把这个疾病阻止在社区。
今天(3月26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一位七旬医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张伯礼说,近二个月的一线抗疫,让他最欣慰的是,中医早介入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