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记者 柳洁)近日,武汉举办2020年首场“云招商”,运用“非接触”“云推介”的创新方式,变“现场签约”为“云签约”,实现“不见面招商”。当日,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金融保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69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2451亿元。其中,11个总部项目落户武汉。
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表示,“重启”后的武汉万物复苏,百业待兴,正加快恢复其独有的灵性与活力。武汉是实力之城,优势得天独厚。“九省通衢”的武汉,交通便利、通达全球,是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产业雄厚、体系完备,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四大国家产业新基地挺起武汉经济脊梁;科教发达、活力迸发,是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武汉将把招商引资作为疫后经济恢复的重要抓手,用心用情当好“店小二”,提供最完备的政策保障、最优质的服务环境。
为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久期长、规模大、来源稳的优势,为湖北及武汉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助力武汉疫后重振经济。6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推动下,13家保险机构同武汉地方政府和企业签约17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超过500亿元。
此次东博会在传统实体展的基础上,同步上线“云上东博会”,线上线下参展参会踊跃,推动一大批项目签约落地。本届东博会设置5400个实体展位,有86个国际、国内投资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额2638.7亿元,同比增长43.6%,是东博会举办以来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增幅最高的一届。
在青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11月20日总投资567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也集中开工,总投资456亿元的6个项目签约落地。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近日强调,要编制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由试点探索向扩面铺开、全面建设迈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青岛11月20日讯(记者刘成)20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青岛举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卓农表示,此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是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进程中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上合示范区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1月17日上午,沪豫合作交流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全面深化沪豫双方战略合作,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现场签约的项目,涵盖制造业、农业、金融、旅游、科技创新、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沪豫合作的丰硕成果和广阔前景。
我省每年还向上海供应米面及加工制品10亿斤、蔬菜8亿斤、瓜果4亿斤…… 深化与上海的合作,是河南多年来对外开放工作的重中之重。20年来,从引进项目到产融结合,从单向承接到互利共赢,从产业合作到全方位牵手,豫沪合作带来了新机遇,开拓了发展新空间。
11月17日上午,豫沪合作交流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活动现场有73个项目签约,总投资814.5亿元,涵盖制造业、农业、旅游、科技创新、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11月2日,为期3天的第十八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在漯河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据漯河市投资洽谈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食博会期间,漯河市还将举办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成效的投资洽谈活动。
9月22日,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项目签约暨基金推介会顺利举行。据介绍,此次活动标志着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已全面设立完成,取得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备案,具备对外投资条件。
新一批项目批量签约落地的同时,多个地方抢抓机遇,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实施一批创新能力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业内专家表示,重大项目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加快落地一批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是补齐产业基础能力短板、提升产业链水平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