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记者王立彬)随着天气变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我国海洋经济加快复工复产。
记者14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入春以来,沿海省份在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蓝色产业复工复产。第二轮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我国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可燃冰的国家。南海调查技术中心推进19个海洋调查项目复工复产。自然资源部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分别完成2020年首次海区断面调查任务并顺利返港。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海洋与渔业持续发展,目前天津、山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海洋和渔业部门相继出台措施,推动海洋与渔业企业复工复产,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受疫情影响,今年山东省滨州市北海新区鱼苗、虾苗投放晚。为实现产品早上市、渔民早受益,国网滨州供电公司确保水泵、增氧机24小时不断匣,并按阶段性降低工商企业成本的优惠政策,为16户养殖企业减少电费支出9000余元。
据介绍,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海洋与渔业持续发展10条措施,推动海洋与渔业企业复工复产。浙江省多举措助力渔业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渔业企业缓缴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等政策并加快渔业补贴资金发放速度。山东省出台10条措施,推动涉海企业复工复产和海洋经济发展。天津市出台支持渔业发展相关补助政策,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500余万元,助力渔业复工复产,丰富水产品市场供给。(完)
今天(15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了《2020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这是该指数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五次发布。指数显示,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经济实力稳步增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内生动力不断积蓄,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9月21日13时40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海洋二号C星送入预定轨道。海洋二号C星是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的第二颗卫星,也是我国首颗运行于倾斜轨道的大型遥感卫星。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面对这一汪湛蓝海水,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从“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到“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研”,再到“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习近平总书记为深耕蓝色国土指明方向,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中国海油今天(6月2日)上午发布消息,随着最后一条12英寸海底管线终止封头入海,我国最大水深海底管线铺设项目——陵水17-2气田海底管线铺设工作首阶段作业顺利完工。距海南岛150公里的陵水17-2气田是我国首个深水自营大气田,这次铺管作业水深1542米,创造了我国海底管线铺设水深的新纪录。
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下,201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十年间翻了一番,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近20年保持在9%左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持续发力,南部海洋经济圈持续领先。
如果发声设备沉入海底,就意味着军令状中规定的五年铁定是要超期了,项目组所有人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2018年,在最后一次海洋实验中,试验船在预定的海域,利用“海眼”系统,几经周折,最终清楚的发现了预设目标,各项指标都全部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