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战“疫”说理】唤醒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

2020年04月17日17:17  来源:人民论坛网

5034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考察时强调指出,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

  自然生态与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紧密相联,我们要确立生态文明、社会文明和人的文明意识。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生活。

  自然生态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人类生活的倚赖

  生态,亦即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平衡。

  人与自然的关系制约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生命系统的一部分,与其他生命形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离。生态恶化影响人类的健康。许多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源于生活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生态文明观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一个国家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经济基础就会随之衰退,影响社会稳定,可能引发人们不满和社会动荡。维护和保障生态安全,最根本的是要唤醒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确立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及其成果的反映,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

  社会生产对自然的开发和对人类生活的保障

  社会生产是立足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而进行的生产。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物品,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如果社会生产出了问题,人类生活就会陷于混乱之中。社会生产是一个复合系统,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三种生产之间要保持相互协调、适应,形成一种有序运行的状态。

  由于社会生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施加影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科技的不当利用,对经济增长的过分追求,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安全,出现了生态危机,影响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必须转变观念,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转到积极的、主动的、预先的建设性方面,更加强调对资源的积极利用。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构成一个大系统,资源与环境问题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

  社会文明是整个社会具有崇高的社会风尚、健全合理的社会体制和机制,形成了整体的文明状态。必须建立公正、文明的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人类生活对生态的影响和对社会生产的控制

  人类应当准确认识自身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人类不再是自然的征服者,而是自然的消费者和管理者,是与自然共命运的利益攸关者。当人类对自然的强大干预超过了自然的调节能力,自然不堪忍受人类的掠夺和蹂躏时,自然便会向人类报复。人类参与到自然环境生成、改变或创造的过程中,打破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也给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人类掠夺了许多自然资源,又生成了一些自然生态系统不曾有过的物种,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毁灭和难以修复的结局。人类必须履行生态道德义务和责任,尊重生态,尊重自然,保护地球,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准则,人类的发展应以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为前提。

  人类必须对社会生产予以控制,与自然生态相适应,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而不能破坏生态,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要考虑生态、环境、资源的承受能力,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只有努力提升人的文明程度,才能形成一个高度的文明社会。生态关怀与人文关怀具有内在一致性,共同代表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关怀人和社会;生态关怀的核心则是关怀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平衡,也就是关怀人、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状况,特别是取决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人类同自然的争斗导致生态危机,人类本身的争斗导致社会危机。通过残酷的现实,我们要进行深刻的反省,认识到和谐、和解的可贵。和谐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共生共存、全方位的和谐。在相互关系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因而也有利于自身;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统一,因而也有损于自身。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全社会、全人类都必须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人人都要对保护生态尽职尽责,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面临生态破坏的情形,应自觉地承担建设和改善生态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组织和机构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生态系统。

  人类社会要发展,必须从整体上考虑,着眼长远和未来,采取系统的、有效的措施,保障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林坚,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北京市国际生态经济协会特约研究员)

文章关键词:生态文明观 生态道德 生态安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生态破坏 生态恶化 生态建设 社会生产 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习主席4点建议推动共建美丽世界

    (万鹏、任一林)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将于明年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同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

  • “全面小康与边疆治理”理论研讨会综述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民族地区是维护边疆安全、确保国家稳定的安全屏障,是保护资源环境、确保生态安全的生态屏障,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与会同志指出,中国的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走中国化道路,这是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

  • 黄宝荣: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针对政府主体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但针对市场主体和公众主体的绿色发展政策尚存短板,应作为未来我国绿色发展政策制定和完善的重点。

  • “两山论”引领“十四五”高质量绿色发展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8月15日,是“两山论”提出15周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为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

  • 中华传统智慧铸就绿色民法典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引领着中国民法典编纂工作从中国法律传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原则,很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朴素自然观和“成己成物”的基本伦理。

  • 开展荒漠化防治,建设绿色家园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认真搞好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摸清底数,实施综合治理,有计划地开展“沙地还林”,强化沙地农田林网建设,做到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受益一片,循序渐进、锲而不舍。要搞好技术培训,让广大农牧民因地制宜运用好科学成果,掌握各种实用技术,提高防沙治沙科技水平。

  • 广东省三招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广州在此方面率先响应,6月3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加强营运柴油车大户污染防治帮扶约谈会,分3批约谈了103家存在超标排放问题的企业。近日,江门市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等专家团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工作调研指导。

  • 2020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全国范围同步举行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6月6日,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烟台联合举办全国“放鱼日”同步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大泷六线鱼、黑鲷和许氏平鮋等重要经济物种77万余尾。

  • 【地评线】秦平: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决胜脱贫攻坚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商洛、安康、西安等地,深入自然保护区、贫困山区、社区、学校、企业等,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情况,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调研,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

  • 【地评线】江右时评:守护秦岭生态,党员干部责无旁贷

    4月20日下午,正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秦岭生态保护工作情况。从今往后,在陕西当干部,首先要了解这个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