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在抗疫一线。
“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
从抗击非典,到援非抗埃,再到此次武汉抗疫,在生物安全领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一直在努力超越自己。
1月26日,陈薇受命率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赶赴武汉,率领团队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与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
核酸检测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技术支撑。抵达武汉后,陈薇带领专家组仅用一天即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工作,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迅速形成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为加快推进科研与临床有效融合,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在病原学、免疫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展开研究,快速建立“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鉴定链条,精准诊断临床患者感染类型,率先在火神山医院等3家医院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
疫苗,是终结新冠肺炎最有力的科技武器。在武汉,陈薇率领团队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
这是一个个值得铭记的闪光时刻——
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谈及疫苗研发,陈薇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成功进入临床试验,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大国形象、大国担当的体现,更是对人类的贡献。”
建设国家生物安全科学与产业创新中心,是陈薇的梦想。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一直在为此积极建言、大声呼吁。
“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这是陈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已知和未知,她带领团队时刻枕戈待旦,不断超越自己……
采访手记
■邵龙飞
在陈薇看来,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在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奉献、为民解难中,陈薇和战友们竭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倍放大自己的价值。
作为一名军人,她闻令而动、敢打敢拼,展现了钢铁战士的血性本色;作为一名党员,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院士,她领衔研发全球第一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绚丽的奋斗篇章。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张伯礼临危受命,于1月27日飞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在抗疫前线奋战了80多天。除了新冠疫苗,陈薇还率领团队研发新药,加紧研制针对特异性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单抗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 人类的命运再次遭受挑战 陈薇率领军事医学研究院专家组随即出征 农历大年初二连夜抵达武汉 展开核酸检测与科研攻关 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
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 人类的命运再次遭受挑战 陈薇率领军事医学研究院专家组随即出征 农历大年初二连夜抵达武汉 展开核酸检测与科研攻关 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
首日封是陈薇团队给参加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的志愿者们的礼物。由陈薇团队主导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载体),是全球第一个启动Ⅰ期临床试验的疫苗。
首日封是陈薇团队给参加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的志愿者们的礼物。由陈薇团队主导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载体),是全球第一个启动Ⅰ期临床试验的疫苗。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武汉被按下“暂停键”。在抗疫一线拼搏奋战的,还有迟象阳、张梦瑶、董韵竹3名女博士——她们既参加核酸检测,又参与疫苗、抗体研究等科研攻关。
9月7日,陈薇表示,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对已经发生变异的新冠病毒能够完全覆盖。29年来,在与病毒的较量中,陈薇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军功章—— 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凭借敏锐的科研直觉,陈薇与课题组连夜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
由于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作出重要贡献,陈薇也被视作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百米”赛跑中的“种子选手”。由陈薇和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创下多项第一,目前已经获得俄罗斯和巴基斯坦批准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经过1个多月的救护工作,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所有住院患者清零,共救治危重患者 71 人,好转出院 67例。
是他们 白衣执甲、医药为兵 团结齐心、奋不顾身 筑起一道道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