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个目标也在实现中。‘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谈到记忆深处陕北老乡期盼干活能挑着“金扁担”时表示,新形势下要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下,农业对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存的当下,稳住农业就稳重了“基本盘”。而要稳住农业,必须补齐“三农”中存在的短板。
首先要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的短板。近年来,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速度加快,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老旧,甚至空缺,导致粮食生产还主要处于“望天收”阶段,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阻碍了当地“三农”产业的发展。因此,要在完善农村基本交通设施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高标准基本农田,在通过数字化推动农业节约高效用水的同时,完善农村物流信息化体系,彻底打通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堵点”和“断点”,形成顺畅的闭路循环,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要补齐科技转化应用的短板。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农业的科技含量直接决定着农业发展的质量。而在广大农村,大部分农民多为中老年人,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农业科技认识不够,加上农业科技产品的投入相对较大,在看不到成效的基础上,他们不会轻易接受这些新事物,让农业科技转化应用遭遇尴尬。因此,要在加大农业科技研究的同时,创新“研、产、销”相结合的农业产业科技化模式,让科研单位根据农民的具体需求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缩短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链条,提高农业科技利用率,让农业生产更有底气,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要补齐人才资金短板。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更离不开人才和资金支持。从现实来看,务农人员老龄化渐趋明显,农业生产资金投入受限,最终导致农产品结构单一,影响农业发展。一方面,农业发展前程无限但活力不足,急需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由于大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一些有资金和眼光的务工人员开始出现返乡潮,一些大学生也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如何让这些人留在农村发展,成为补齐人才资金短板的关键。各地要根据实际制定引导扶持政策,并形成长效机制,鼓励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多领域发展,多链条生产,用新的观念理念弥补历史遗留下来的农村产业结构短板。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一直寄予厚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夯实“三农”基础,中国经济才能行稳致远;补齐“三农”短板,提高“金扁担”成色,高质量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也能更快更好实现。(老车新辙)
两个“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放在一起,更凸显了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的意义。当前,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脱贫摘帽作为奋斗的新起点,蹄疾步稳地写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转换”的下半篇文章。相比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更高层次的接续性规划,既要避免“断崖式”的全面撤退,也要防止“跨越式”的一蹴而就。
题:让扶贫产品更畅销、向农业品牌要效益——从农交会热词看“三农”发展新态势 “十三五”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品牌化带来了生产标准化,推动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巴拉哈特·杜尔德耶夫,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罗锡文、谢剑平、陈学庚、李德发、金宁一、张守攻、张涌、张佳宝、姚斌、张改平、张新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等参加会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此,要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治保证。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首先要求全面改善乡村硬件基础设施,增强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性,用整体性、一体化思维合理规划城乡建设空间布局,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还需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刘守英表示,在新城乡中国格局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就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通过以工代赈方式激发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共享发展成果。
应引进新的技术人才。人才在智慧农业的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下种田的农民大多为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新事物的发展不敏感。而青年人才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引进青年人才,并在科技公司及各级农科院的帮助下,才能更好地应用智慧农业,利用智慧农业增产增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