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31日电 题:唤醒“沉睡的大山”——“经营乡村”让乌蒙山极贫乡变了“模样”
新华社记者王丽、吴思、肖艳
七年前,贵州省赫章县安乐溪乡丰岩村180多户群众,受云南彝良地震影响陆续迁至几公里外的乡镇移民新区。这个地处乌蒙深山的深度贫困村,农民大多外出务工谋生,家乡的土地渐渐荒芜了。
而今年春夏,丰岩村上百名村民又回到家乡的土地上,育种、除草、移栽,每天忙个不停。遍布山岭的3万窝天麻和100多亩半夏长势正旺,不仅绿了荒山,更充实着百姓的“钱袋子”。
“去年以来,给村民的工资就发了48万元,户均增收三四千元。”56岁的丰岩村村支书刘兴科说,“村社合一”村党支部领办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荒坡荒地,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沉睡的大山”被再次唤醒,多年的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
脱贫攻坚“产业革命”推动着极贫山乡发生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丰岩村第一书记张树说,2019年11月,村里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法人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公司+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天麻、半夏等产业。育种、苗木、技术、市场等都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服务,村民全部入股,可以流转土地、可以灵活务工,也可以自己发展,而合作社的收益由村集体和村民共享。
“以前大多村民只能勉强靠低保度日,村集体更是没有一点儿积累。如今村里的账上随时都有二三十万元,给群众办点实事也方便多了。”刘兴科感叹道,“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新时代对村干部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丰岩村的实践,正在安乐溪乡的村村寨寨展开。作为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之一,安乐溪乡14个村(居)中有11个是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6个。乡长周遵龙说,目前每个村均已成立党支部领办的村级合作社,充分利用群众撂荒多年土地500多亩,发展天麻、半夏、马铃薯、核桃等产业。通过“村社合一”,14个村(居)都实现了有实体经济支撑,集体经济积累达660万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
“还是这片山,还是这方土。过去是‘管理乡村’,现在是‘经营乡村’,观念变、思路变,就能让贫困山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安乐溪乡党委书记蔡明臣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村产业正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以合作社建设为纽带,向外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向内把群众组织起来,通过利益联结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群众增收脱贫的活水源头。
“大山打雷闪电了,爸爸在雨里跑……”幼儿园,一堂普通的亲子课,老师让小朋友讲爸爸妈妈工作的样子,这位小女孩的回答,让老师哭了,小朋友们都哭了。女孩出生时,不在身边的爸爸给了她这个名字,一声“美淅”,足以诠释她得到的,是最深沉最热烈的父爱。
“大山打雷闪电了,爸爸在雨里跑……”幼儿园,一堂普通的亲子课,老师让小朋友讲爸爸妈妈工作的样子,这位小女孩的回答,让老师哭了,小朋友们都哭了。女孩出生时,不在身边的爸爸给了她这个名字,一声“美淅”,足以诠释她得到的,是最深沉最热烈的父爱。
↑9月13日,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湖南科技大学音乐系教授王育霖在指导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彩排。” ↑9月26日,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祁东县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成员晴晴的妈妈肖东鸽在观看《大地颂歌》彩排时落泪。
来自河南南阳的小伙贾兆江,已经在北京送了4年的外卖,白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他,晚上却变了个“模样”,专心致志研究起投资理财,而且他只买基金,从不碰股票。理财虽然收入高,但还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才有安全感,他相信自己未来一定会令别人刮目相看。
我们永难忘怀的,是全国逆行武汉、白衣披甲的医者。有一位逆行医者说过,我们心里都有一盏灯,武汉是点亮我们的那根火柴。而记住英雄,让我们心安,让我们温暖,更让我们无畏,让护佑生命的薪火,永传华夏。
7月30日,山东临沂的98岁爷爷和100岁奶奶去体检,爷爷说害怕抽血,奶奶赶忙捂住了他的眼睛,在一旁陪同的孙女拍下了这感人的一幕。“一瞬间就触动了我”,孙女称,两位老人已经风风雨雨一起走过了82年。
疫情期间,北京市各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民警、志愿者、物业管理人员、热心群众等主动参与,做好社区封闭、站岗值守、居家隔离群众服务保障、消杀防疫等各项工作,构建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新华社音视频部
来,看看妈妈年轻时的模样
那一天,金强星也在笔记本上留下这样一句话:“关键时刻顶得上,在攻坚克难中谱写青春华章。没过几天,县里的新冠肺炎病例超过40例了,天津的同事挺担心,不时发来微信表示关心,樊丹丹总是说:“我在恩施挺好的。
那一天,金强星也在笔记本上留下这样一句话:“关键时刻顶得上,在攻坚克难中谱写青春华章。没过几天,县里的新冠肺炎病例超过40例了,天津的同事挺担心,不时发来微信表示关心,樊丹丹总是说:“我在恩施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