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地评线】京彩好评: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2020年06月06日16:34  来源:宣讲家网

5034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确立世界环境日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别是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境外疫情扩散并未有效控制,决不能有任何懈怠心态和侥幸心理,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道德建设。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属于自然,而不是自然属于人,人类所需要的一切都直接或间接来自自然,一切物种均有生命和独特价值,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人与自然共融共生、休戚与共,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应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从事实践活动,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时应考虑自然界的承载力,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恩格斯曾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完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作为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第一,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接受能力,组织编写大中小学一体化生态道德教育教材与普及读物,优化课程体系,既要发挥思政课在生态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也要挖掘语文、化学等课程蕴含的生态道德教育因素,保证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弄清自然万物都有受人类尊重的权利,人类应珍惜善待自然界中一切有价值的生命,有责任尊重其他物种存在的资格和权利。第二,发挥家庭教育的渗透作用。生态道德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把家庭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发挥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第三,发挥社会教育的熏陶功能。要以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宣传普及疫病传播及预防、野生动物保护等知识,激发公民生态道德情感,传播生态道德文化,推广生态道德理念。

  注重生态道德实践养成。公民生态道德建设,贵在知行统一。在生态道德建设中,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养成的问题。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加强生态道德建设,要从公民生活环境出发,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生态社区、生态村庄等生态道德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和现实体验来获取生态道德知识,增强生态道德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通过开展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倡导文明、科学、绿色的生活方式,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公民生态道德素质,引导公民在实践中将生态道德理念外化为生态道德行为。

  发挥重点人群引领作用。加强公民生态道德建设,既要推动人人参与,又要抓住重点人群,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他们影响更大、引领作用更强。加强生态道德建设,首先要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让党员领导干部在生态道德建设方面带好头,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企业家、道德模范等社会公众人物,大众关注度高,要把他们作为生态道德建设的重点群体,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可塑性强。因此,必须抓住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在“三观”教育中融入生态道德素养,使他们具备对生态环境的认知能力和保护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强化生态法治保障。推进生态道德建设,需要生态道德法治保障。我国生态文明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特别是生态文明立法和生物安全立法缺失,可操作性不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写入宪法。适应生态道德建设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生态法治建设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加强生态道德建设立法,尽快制定生态文明促进法,依法明确政府、公民等主体责任,确认社会生态道德原则,明确生态道德监管惩戒制度,将生态道德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确保生态道德建设有法可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关键词:生态道德 生态文明 不同层次学生 保护自然 生态社区 京彩 生态环境治理 道德原则 道德要求 保护生态环境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

  • 【战“疫”说理】唤醒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考察时强调指出,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人类社会要发展,必须从整体上考虑,着眼长远和未来,采取系统的、有效的措施,保障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战“疫”说理】唤醒公众的生态安全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考察时强调指出,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人类社会要发展,必须从整体上考虑,着眼长远和未来,采取系统的、有效的措施,保障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野生动物保护监管有望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今天,生态环境部采取网络会议形式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他指出,生态环境部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积极主动发挥好生态环境部门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作用。

  • 【党建锐评】积“口德”才能享“口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早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爆发,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连线时表示,根据流行病学分析,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这种不积“口德”的乱吃、滥吃,既加快了濒危野生动物的灭绝,又破坏了物种多样性和威胁生态平衡。

  • 【生态文明@湿地】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需要通过源头治理的方式,把治理的重点把握好,使之成为高效率的治理行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需要树立依法治理的观念,把治理的流程规范化,使之成为具有强大约束力的科学依据。

  • 厚植新时代生态文化的路径选择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体系的内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凸显了生态文化的引领作用。

  • 十三、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1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 大力培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

    中共中央作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首次提出“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面对我国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生态文化建设的滞后和生态文化建设的迫切性更加凸显,必须大力培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