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辽阔九州大地上,他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对历史文物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悠悠五千载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纵使岁月蹉跎,文化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博物馆的“云游”活动精彩上线,让“宅”在家中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拥有“诗和远方”,活动一经开启,快速获得数以千万计的播放量,足见民众亲近历史文物、传承文化经典的热情。
事实上,近年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新时尚。《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上新了·故宫》等一批电视节目走红,一夜爆红的故宫文创口红卖到断货,京东众筹上线的“非遗·瑜窑明清黄釉瓷”仅仅12小时就突破100%,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时下,书法国画、诗词歌赋、传统戏剧等传统文化日益备受关注,不论是历史遗迹、文物国宝、非遗传承还是国学经典,都越来越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文化和自然遗产历经岁月更迭,穿越烽火硝烟流传至今,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孙家正说:“一旦失去文化记忆,我们便难以找到回家的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原有的文化生存土壤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会各界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逐渐加强,不少历史遗迹得到及时的抢救和保护,濒临消失的非遗样式得以复原,几近失传的手工技艺与民众见面。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等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全国各地也在符合防疫要求和规范的前提下,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非遗购物活动,线上线下共同助力非遗传承人群、项目保护单位和相关企业复工复产。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借助大众媒介的传播力量来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更彰显时代担当。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部分写进报告中。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档案,一件文物或者一项传统技艺甚至可以复活一段已经消失了的历史,唤起人们对民族、国家和文化的认同。保护好文化和自然遗产,守住了过去的辉煌,丰富了今天的资源,更能让民众找到“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跨越历史长河感知民族的根和魂,启迪未来发展的智慧和能力。
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保护好我们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文化自信造就的“以国为潮”时代必将到来。
本周有两条关于文物的新闻备受关注。文物和文化遗产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如何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起破坏文物典型案例,揭示了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3年来,国际竹藤组织为加快全球竹藤资源开发、促进竹藤产区脱贫减困、繁荣竹藤产品贸易、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竹藤产业,向世界各地出口种类繁多的竹制产品。许多培训项目在中国本土开展,其他国家从业人员可以近距离观摩中国竹藤产业发展,从中获得启发。
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江苏省首项自然遗产。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江苏省首项自然遗产。
新华网发(牛书培 摄) 6月13日,河南省滑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滑县非遗购物节上,游客展示自己亲手印制的木版年画《富国裕民》。新华网发(王子瑞 摄) 6月13日,河南省滑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暨滑县非遗购物节上,民间艺人展示非遗项目“舞狮”。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启的两个文化活动深受关注。另一个是,总台和法国国家电视集团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在北京和巴黎举行“云启动”仪式。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河南洛阳博物馆,一家人在欣赏“河南文物之美”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新华社记者 李文哲 摄
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在行动上高效率,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不久前,在山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在行动上高效率,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35年来,我国探索建立了自然遗产依托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机制,加强了自然保护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对世界自然遗产、双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监管。
6月13日是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全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启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凌出席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