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和世界的“双料”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使其蕴含丰富的文化寓意。
端午文化与家国情怀有关。屈原投江殉国,九死不悔;伍子胥伸张正义,刚烈不屈;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这些感人故事共同形成了端午节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核,凝结成中华民族宝贵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中传承,并迸发出新的活力。
端午文化与讲求卫生、关爱生命有关。粽香浓、雄黄烈;门插艾、香满堂……旧时过端午节,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形成了插蒲草、艾叶,喝雄黄酒,拴五色丝线等驱邪避疫的习俗。从一些习俗来看,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医药卫生和养生保健内容。
端午文化与追求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有关。端午不仅是防疫祛病、祈求健康的节日,也寄寓了人们祈求平安和顺的美好心愿。龙舟竞逐,不仅是强身的竞技运动,也极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吟诗折柳,体现了人们对丰富多彩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懈追求。
解读端午节的文化寓意,剖析端午节的精神内涵,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并继承和发扬光大端午文化,把端午节过得更有意义。(中国西藏网 图、文/王茜)
事实上,系安全带和戴安全头盔,都不仅仅是“保命之举”,也是“依法行事”。《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近日,贵州宣布紫云县、纳雍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清零”不“清责”,越是“平流无石处”,广大党员干部越要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脱贫攻坚工作,踢好脱贫“冲线”临门一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11月16日至20日,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席卷东北大地,雪裹着雨水覆在接触网上,瞬间结成一排排冰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文字/彭泷阩 漫画/黄春宇) 漫话中国经济 系列网评
陶文昭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四个全面”的最新表达。
中国发展模式从来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或思维框架,而是一个随时间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思维探索和实践探索的集成。从中长期看,我国发展面临不少挑战,包括如何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如何使得我们的资本、人力、土地等要素流通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更加匹配等。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遇难者31人,最年轻的19岁;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西昌市突发森林大火,遇难19人,最年轻24岁。防患于未“燃”,需要我们携手共行,从每一个“我”做起,不当“起火者”,守护森林,守护家园,也守护逆行者们宝贵的生命。
今年年底前,京沪高铁将推出“静音车厢”及计次季票等新型票制产品。“静音车厢”体现的不仅是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更是公共服务人性化的一种有益探索,值得其他公共管理部门效仿与推广。
漫评:幸福生活共奋斗 小康画卷绘精彩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根据各项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复苏力度强于预期,全年呈现较为强劲的逐季复苏态势,这也是国际机构看好我国经济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