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地评线】潮评|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020年06月26日21:54  来源:浙江在线

5034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很多地方的人们通过扎香囊、插艾叶、包粽子、饮雄黄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领悟端午节丰富的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端午节纪念2000多年前的爱国者屈原,就是为了忆念其伟大,传承其精神。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意涵,赋予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保护、传承好传统文化,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就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并在延续传统文化中品味家国情怀,为更好地迈向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涵养文明的强大力量。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各具特色且种类繁多,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提升,公众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一些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纷纷涌现,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推动着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举办各种民俗习俗活动无疑是最常规、最便捷的方法之一。通过把民俗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合起来、与人们喜爱的活动样式结合起来,激发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关切了解之情,让传统文化进入千家万户,在潜移默化的滋养熏陶中,打牢民俗文化常态常在的扎实根基。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创新才能更好继承。“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要得以更好地涵养和传承,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仪式性物品,也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通过注入互联网元素、聚合网络力量,将传统文化呈现在人们面前,并为更好地走近年轻人搭建平台。同时,要创新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和趣味的形式与内容,在保留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借助社交媒体等传播工具,主动“流行一把”“创新一下”,为传统节日文化插上与时俱进的翅膀,使其持久而有生命力。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大格局中,中国传统节日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和青睐。如春节、端午节等,已逐渐走出国门,为许多国家民众所认识和接受。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就要紧抓这一趋势,以更多适应当代社会的表达方式、传播形式,不断提升跨文化传播的能力,让更多的中国传统节日走出去,让海外公众零距离、沉浸式感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让全世界更好地领略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

文章关键词:生命意蕴 文化自觉 文化多元化 弘扬 民俗文化 沉浸式 民族文化 当代生活 归厚 跨文化传播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地评线】秦平:融入时代元素,传统民俗焕发新活力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就生动地展现了古人“遍插茱萸”的习俗。数千年岁月洗礼中,重阳节也衍生出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环球网评:让传统文化在飘香粽叶里尽吐芬芳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习俗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