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到今年,对中国来说是艰难年,美国挑起经贸摩擦、对我国全面遏制打压日益升级,香港“修例”风波、各种反华势力祸港乱华,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又带来了新的变量、围绕疫情的国际政治与舆论斗争更加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今年,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本来就任务艰巨的脱贫攻坚增加了难度,战“疫”又斗“贫”,这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次大考。面对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正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时候,党员干部尤其需要善于运用辨证思维认清形势、助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冲击。
一是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助推“久久为功”。统筹兼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我们要坚持以辩证的思维分析全局,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瞻前顾后、统筹安排。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虽然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北京疫情出现反弹、境外疫情快速扩散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加大,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对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一方面,要立足当前,既要思考如何加快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如何应对经济严峻形势、加强金融风险化解防范,如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等;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思考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如何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等。另一方面,在脱贫攻坚全面“总攻”的谋划和推进中,既要充分认识脱贫工作的曲折性、反复性,思考如何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筑牢返贫“防火墙”,精打细算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让脱贫攻坚成果能巩固、可持续;又要立足长远,深入思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进入后脱贫攻坚时代,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如何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攻坚政策效果最大化、推动农村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是把握好“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助推“善作善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思维的两个基本方面,要在坚持两点论的前提下,坚持重点论。面对疫情防控、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经济下滑三重压力,要坚持“两手抓、两不误”,要找突出问题、关键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要突出疫情防控重点。面对北京疫情形势反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我们始终慎终如始,严防死守,完善数据共享、信息通报和中高风险地区入黔及入境人员核查机制,确保航空运输、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等各环节形成闭环,防止疫情形势出现反弹,决不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向好态势发生逆转。要找准打赢脱贫攻坚战难点。当前,在全国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中,贵州省有9个,占全国的17%,剩下的都是难中之难、艰中之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洪灾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就业、扶贫项目建设等带来较大影响,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力补齐“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短板等,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地全部按时高质量脱贫退出,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要抓住经济社会发展这一“生命线”。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要主动适应矛盾的发展规律,采取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应对举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释放消费潜力。
三是把握好“危”和“机”的关系,助推“主动求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共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次疫情,一方面,既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如在抓疫情防控时如何抓好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如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另一方面,既暴露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短板,如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也为我们破除瓶颈、补齐短板提供了契机,如经历这次疫情,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把短板变成“潜力板”,进一步提高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等。事物总在变化中发展,这次疫情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长期以来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改变,并且加快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其被冲击,不如去冲浪”,应对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敢于直面矛盾,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高度重视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科学分析研判形势走向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又保持见叶知秋的敏锐,捕捉和抢抓机遇,提前谋划、主动部署,有针对性做好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做到因势而谋、因应施策,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努力把疫情“危机”变为攻坚“战机”、发展“转机”。
在面对严峻的形势考验和各种风险挑战中,正是广大党员干部建功立业、显英雄本色之时,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努力提高工作本领,不断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但是辩证思维不是天生就会,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察势者明,趋势者智”,突出政治担当,坚持把问题放到大局、全局中分析、比较和判断,用正确的思想武器和思路统揽统领各项工作。二要坚持勤学善思。“业精于勤荒于嬉”,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用结合,注重知识积累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着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三要坚持做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战士”。“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面对风险挑战,要勇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注重在实践锻炼中强筋壮骨,在磨砺中练就过硬本领,真正提升干事创业水平。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面对严峻形势和复杂挑战,党员干部要积极投入到战“疫”斗“贫”中来,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坚持辩证思维,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在关键时刻彰显英雄本色,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地干出一番为党和人民所认可的成就和业绩。
据统计,至2018年底,广东全省94%的行政村、75%的自然村、91.5%的农村居民喝上自来水。目前,广东已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2.07万宗,全省20500个行政村的99.9%、15.4万个自然村的87%实现了集中供水,受益人口6300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2.5%。
题:苦瘠不再,新程已启——写在甘肃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之际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统计,2013年至今,甘肃已减贫5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一半的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脱贫。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自2006年以来,经过各地艰苦努力,全国共提升了2.56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解决了171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去年以来,广西深化拓展“千企扶千村”行动,广西11546家民企参与帮扶,推动建成同心水柜3568个,妥善解决1.5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在河南,有一种投身脱贫、扶危济困的攻坚力量在汇聚,有一种助力脱贫、无上光荣的价值信念在传递,有一种参与脱贫、人人可为的巨大激情在点燃,脱贫攻坚真正从扶贫部门的“独角戏”转变为社会各界的“大合唱”。团省委联合14家省直单位实施“八方援”河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搭建起青年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新华社银川9月17日电 题:“苦焦”西吉变“润”了——宁夏最后一个未摘帽贫困县战贫纪事 脱贫攻坚收官在即,为了确保脱贫质量和成色,西吉县结合“四查四补”工作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较真碰硬“督”,各地凝心聚力“战”,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
“随着6月底前新疆伽师县、四川凉山州7个深度贫困县饮水安全工程陆续完成,按现行标准,我国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面解决。好消息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今天,笔记君与您一起学习该书第五专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包括以上两篇重要文章在内的讲话全文,刊发在2020年第9期《求是》上,点击阅读: 《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
记者崔国强报道: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介绍了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情况。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投资1984亿元,巩固提升受益人口2.56亿人,其中解决了171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8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有关情况。截至今年七月底,全国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投资1984亿元,全国超过八成以上的农村人口用上了自来水,水质明显改善,告别了为水发愁、缺水找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