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高考结束警惕心理“太波动”

2020年07月14日09:3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高考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

  走下考场,湖北省通城县一中高考生刘静并没有“解放”的感觉。在回家的路上,父女俩基本没有交流。父亲刘德杰说:“看得出她有些失落,但也不敢问她考得怎么样。”

  疫情期间居家复习,家人关于高考的言论都会让刘静感到焦躁。回校复课到参加高考两个多月,并没有缓解她心中的焦虑。高考前埋头复习,复习安排以分钟计算;如今闲下来,反倒让她手足无措。“像是做了一个很长的梦,高考就结束了。”

  这届考生“太难了”,种种不确定性,始终伴随着他们。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因疫情而延期开考,部分地区还受到洪涝影响。

  面对这样的特殊经历,每个考生都可能经历的恐慌、抑郁、焦急大哭,并不意味着在考后就会全然不见。哪怕高考结束了,考生心理依然容易出现波动。家长和考生该如何应对?哪种心理调适方法更有效果?

  放松与狂欢不是一回事

  高考结束后,只在家安分待了一天,湖南考生吴天天就公布了自己的出行计划——和三个同学一块去长沙,“玩三天三夜”。

  拗不过女儿,虽然有点担心,吴天天的妈妈还是同意了。“最近几个月一直复习,都没放过一天假。孩子确实该放松放松。”只不过,她一再交代女儿,注意安全。

  和吴天天一样,大多数考生在长期高压过后,出现“强烈的补偿心理”,狂吃、狂玩、狂睡,甚至熬夜打游戏,选择肆无忌惮地放松自己。

  “长期压抑和焦虑之后,考生应该对紧张疲惫的状态进行调整。但是,大部分考生把高考后的放松,理解成了狂欢。”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宋广文认为,事实上,放松与狂欢不是一回事,放松是必需的,但狂欢往往会过度。

  “冲刺阶段,争分夺秒,考生们高考后身体都处在疲劳期,免疫力相对较低。宣泄过度,容易造成劳累,加剧疲乏而引发健康问题。”宋广文建议,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的放松活动,例如旅游、交友、运动。他还提醒家长,不能因为考试结束,任由着孩子们怎么高兴怎么玩,家长们也要适度引导和监督。

   不要对成绩和未来过度担忧

  高考后,有位考生在知乎上发帖称,“连续三天失眠,体重直下六斤”,“不敢对答案,不敢相信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害怕与梦想擦肩而过”。

  和“过度放松”相反,焦虑并未因为高考结束而消失。高考结束后,大家的视线会转移到对考试分数的期待上来,“情绪心理出现新的变化”——担忧考上目标大学的可能性。

  北京市十八中教师马杰发现,“一些学生在等待成绩的日子里,多少还是会焦虑不安。特别是,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因自我期待比较高,对完答案后,患得患失”。

  既然是考试,就会有成绩高低。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认为,不要对成绩和未来产生“灾难性思维”,即过分看重高考和人生道路的关系,将高考成绩作为预测未来发展的唯一基础。

  “考得好未来发展就好,考不好就完蛋了,这是明显的误区。对年轻人而言,无论什么时候,真正重要的是积极的心态。”彭凯平说。

  高考过后,从按部就班的轨道上脱离,考生们容易变得整天无所事事,空虚无聊。

  “此前因复习占用了大量时间,高考后,考生应该多和朋友、家长互动交流,以弥补社会关系。”彭凯平还建议,可以列一个“兴趣清单”,把那些以前想做却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付诸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也可结合对未来大学生活的预期做一些安排。这样,既可以获得快乐体验,又能为与大学生活建立联结做一点心理准备。

  “人从来不是被过去所决定,而是被未来所决定。”彭凯平说,在适度放松后,考生应着手考虑未来专业发展等问题,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以便适应大学阶段独立生活、学习的要求。

  警惕不良归因心理

  疫情影响下的高考,成为有史以来最为特别的一次。

  “疫情让孩子们不得不转入网上备考,很多考生都觉得自己不够自律,备考不充分,担心考得不好。大家其实都一样,站在同一起跑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表示。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高招调查报告》显示,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大约与2008年的1050万人相当,但2008年录取人数只有565.9万人。

  “今年如果高职继续扩招,高考总录取规模可能会在1000万人左右,比2008年增长400万人以上。”陈志文表示,“换句话说,高考录取率正在逐年提升。考生和家长都没必要过分紧张录取的问题。”

  “疫情、洪灾客观存在,对人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不能怨天尤人。当然,在这样的重大疫情面前,考生们心理有所波动也是正常现象,但绝不能因为客观的困难或者一时考试成绩的好坏,就产生破罐子破摔、放弃努力等消极心理。”宋广文认为,“即便是高考成绩因此受影响,也要警惕不良归因心理:不能夸大疫情、洪灾的影响。在心理学上,过分依赖外归因,将自身的责任推卸或转嫁到其他因素上,而不分析自身问题,意味着逃避,不能解决问题。”

  “尽管高考结束了,家长们还是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高考传导的压力,容易让考生出现非理智行为,甚至出现跳楼、自杀等极端事件。陈志文提醒,如果孩子考得不好,原因可能很多,这时家长千万不要唠叨。可在填报志愿或入学前,与孩子认真谈一次话,探讨未来人生的发展路径,“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一考不能定终身,胜负不在当下。在彭凯平看来,“高考是一个过去式,人生还有很多做选择、判断,需要付出努力的地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认识、不断调整的过程。”

  (本文部分采访对象采用化名)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4日 08版)

文章关键词:高考报名 高考成绩 高考生 心理调适 教育考试 填报志愿 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 光明日报 复习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河南考生,7月25日零时起可查高考成绩,6种途径都能用

    河南省2020年普通高考历时三天,于7月7日至9日如期顺利举行,接下来将转入评卷阶段。从各地目前反映的情况看,全省高考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考试组织严格规范,考试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 2020年高考有何不同?如何应考?小编为你划重点

    为保障“健康考试”,今年天津市高考的普通考场内,每场考生人数降低至25人,同时还为可能出现的确诊、疑似、隔离及发热考生,设置了22个隔离考点和300余个隔离备用考场。还有两天今年的高考就将举行,可以看到教育部门今年着重在强调确保高考要实现“平安高考”“阳光高考”“公平高考”。

  • “特殊”的高考 成就特别的你

    ……  新闻速递:最近,一段“一人训孩子、全小区受教育”的视频,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清朗的网络空间不能任由“狼来了”的故事反复上演,健康的舆论生态还需各方共同捍卫呵护。

  • 1071万考生!高考如何防疫?要戴口罩吗?权威回应来了

    1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高考的筹备情况。中高风险区考生全程佩戴口罩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针对考点、考生、工作人员的考前准备,考生的防护要点,考场防疫、消毒与防护以及考试过程中应急处置等方面,已制定细化的操作流程和指导措施。

  • @2020高考生 今年高考招生有这些变化

    招生计划、录取方案有变化一些高校的高考招生计划增加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总计划从去年的4650人增加到今年的5250人。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分为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和基础文科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历史学类等11个专业。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