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是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个重要支撑,显示我国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中国社会科学网 7月14日)
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发展红红火火,离不开法治建设保驾护航。经过多年努力,当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建设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更好地完善和推进法治建设,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事情,更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法治建设严格执行是关键。法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事业,无论是法治制度的完善还是各项制度的实施都要执行到位。必须做到法律有据、实施有效、监督有力,让法治制度的建设与执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法治建设全民参与是基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就形同虚设”。要让每个公民从内心信法才能做到现实中守法。要让公民信法,就要让他们参与其中,在法律建设上广纳良言,听取民众内心真实意见。在法律的执行中,要公正严明,让民众感受公平正义的力量。如此,才能让群众从内心认可并敬畏法律,才能更好地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离不开干部的带头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政者本身言行端正,不用发号施令,大家自然起身效法,政令将会更好地实施;反之大家就不会服从遵守,政令的执行就会受阻。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和推动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法治建设不是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力。要让民众都参与其中,让干部带头引导,将法治建设实施到位,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法治建设,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美好篇章。(盛明树)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林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浩 通讯员 李盼为进一步增强宪法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推动“东强”战略,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确立是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于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这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坚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道路问题关系全局、决定成败。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一流的军队,必然有一流的法治;建设一流军队,需要一流的法治保障。
光明日报评论员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迎来历史的特殊时刻。
作者:支振锋(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指导和改革探索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和整体布局相衔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特点。
会议首次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发出建设更高水平法治中国“动员令”。新征程、新方位,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要义,要切实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