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团队走进河南省,就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开启调研采访,感受洛阳市全面脱贫,走向小康所展现的新成效、新变革、新突破。
洛阳兴洛湖公园。人民网鄂智超 摄
历史,是洛阳的一张名片;今朝,是洛阳的一抹新颜。
洛阳是河南省的历史文化古都,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无数精彩篇章。古老的城市底蕴带给人们自信与自豪,脱贫小康的新发展在人们脸上洋溢着安宁与幸福。
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团队走进河南省,就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开启调研采访,感受洛阳市全面脱贫,走向小康所展现的新成效、新变革、新突破。
新成效——让城市定义宜居
夏日的兴洛湖公园,荷花盛开。湖边的栈道旁,来自湖北的李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在长椅上读着故事书。“这里环境很好,每天都会带着孩子们来这里转转,赶上了荷花正当季。”
她向记者介绍,周六特意一早来到这里,打算从公园内“城市驿站”免费借阅儿童故事书。“2008年我们从湖北来到洛阳生活,发现这里有很多可以带孩子玩的场地,而现在家附近就有兴洛湖公园,更方便了。”
“城市驿站”内书屋一角。人民网鄂智超 摄
集多种便民功能于一体的“城市驿站”已成为洛阳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这里整合了城市书房、志愿者服务中心、党员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便民超市、公厕、开水间等便民设施为一体。
“早上8点就来排队,8点半就满员了!”在洛阳就读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城市驿站”和市区中建立的“城市书房”已成为学生们最为推崇的自习地点。
刘长锁老师在授课。人民网鄂智超 摄
刘长锁爱好音乐,退休后在这里自愿为中老人教授声乐与乐器课。“我们成立才一年时间,已经有500人参与了音乐兴趣班,安排二胡、古筝、马头琴等课程,在这里感受到了共同的兴趣,老有所乐。”
小康不只是经济上的小康,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从前无人管理的浅草滩,经过改造后落成兴洛湖公园,提升了城市宜居环境。“城市驿站”成为了有人气、存“温度”的公共空间,生活舒适性得到提升。
与之类似,洛阳建立的市民之家,将行政审批、综合政务、诉求办理、行政监察、教育展示结为一体,还提供不动产登记、医院、水电燃气、银行结算等服务,入驻单位69家,设立业务办理窗口262个,进驻审批及服务事项1200项。以往办事复杂的流程与交通成本,现在只要去一个地方“一楼式办公”,让宜居一词有了更全面、更“地道”的新定义。
新变革——让历史变成财富
来到洛阳市重庆路街道,路侧的红色砖瓦建筑流露出浓烈的苏联式风格。这里是涧西区重庆路第二社区,也是焦裕禄洛阳故居所在地。刚穿过红砖砌成的大门,就传来了欢快的音乐伴奏声——社区公园内一组舞蹈队正在排练,今年68岁的夏稀芳是其中的一员。
重二社区保存完好的苏联式建筑。人民网鄂智超 摄
“我从小就跟随父亲来到重二社区,可以称作是这里的第二代居民。”一提起社区往事,她便讲个不停,“父亲与焦裕禄书记是工友,今年已经99啦!”
如今,夏稀芳担任了社区妇联副主席、社区巾帼志愿服务队长,还组建了重二社区艺术团,创作了不少歌舞作品。
她向记者介绍:“我们社区改造前,路面不好、绿化也不到位,现在改造后,路面变得更加有序,花园绿化大幅增加,整体环境得到很大提升。社区还开展很多兴趣活动,居民聚在一起经常聊天,聊从前到现在的变化。”
重二社区艺术团表演。人民网鄂智超 摄
重二社区书记李亚娟介绍,两年前重二社区启动了“微改造”工程,加装门禁设施、充电桩,新建休闲广场、解决乱停乱堆,三线管网全部入地。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二社区在保留苏联式建筑风格的同时,内在设施已完全现代化。
社区内还配备了养老服务中心,这里的负责人谢杏丽向记者表示,“去年3月养老服务中心正式运营后,推出了本社区老人早餐2元、午餐晚餐8折的优惠,如今每顿固定就餐人数就有一百多人,办理智慧养老服务卡的人数也超过一千名。”就餐之余,老人们还可以到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里参加免费的休闲娱乐项目。
改造现有老旧小区,保持历史风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成为洛阳具有代表性的实践之路。重庆路街道二社区先后被国家、省、市分别授予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社区、洛阳市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洛阳正在向人们展现历史价值的新内涵。
“妈妈快来看我的新发现!”洛阳博物馆珍宝展厅内,小女孩睁大双眼,注视着面前的“泥塑人面像”,仿佛“穿越”了一千多年的时光岁月。
洛阳博物馆内游客在为展品拍照。人民网鄂智超 摄
洛阳是夏、商、东周、汉魏、隋唐的“五大都城”遗址所在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年3月,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在谈到“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具有洛阳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时提出要做好传承文章,把历史文脉延续下去,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
截至目前,这座“东方博物馆之都”已初具规模。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17座博物馆相继开放,博物馆总数从“十三五”之前的60家增长到目前的82家,今年底博物馆总数将达到100家。其中,洛阳市82座博物馆中有79座向社会免费开放,公益属性被摆在了突出位置,为精神文明小康建设添砖加瓦。
洛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展示的古代洛阳城模型。人民网鄂智超 摄
记者来到洛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看到这里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洛阳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进程。
在这片汇聚了各时期历史名城的土地上,新的城市建设规划至今经历了从1956年至2020年之间共四个时期,陆续在老城区基础上,设立涧西区、洛龙区、高新区、吉利区等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域,将现代生活与历史文明融合于一身。
洛阳的城市建设时刻都在进行着。在涧西区正在建设的牡丹广场,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进行地表铺装作业。这里的地下空间将诞生洛阳1号线、3号线地铁的交汇车站,建成后将形成最下层跑地铁、中间设地铁站与商业区,地面为公园广场的立体布局。
多年前,苏联城市规划专家曾设定这里为工业园区与居住区之间的“缓冲带”;今后,这里将成为洛阳市的一个“城市绿岛”。
新突破——让小康走向更远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洛阳是河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曾有着5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个省定贫困县,728个贫困村。其中,位于洛阳城区西南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成为了脱贫成效的致富典型。
嵩县黄庄乡三合村风貌。人民网鄂智超 摄
张嵩现是三合村出了名的“养蜂人”,自幼生长在三合村豆腐店组,由于右腿残疾,行动一直不便。记者沿着三合村主干道旁的一条水泥路拐上山,曲曲折折间已有些气喘吁吁,在小路尽头就是张嵩现的家。
“2014年,自己被村里评为贫困户,感觉到不光彩,所以心里想一定要摆脱这顶帽子。”张嵩现聊起如何靠养蜂致富,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我曾经尝试过做百货商店、裁缝、修摩托车等工作,但都没能解决温饱。”后来,村里的干部三天两头往家里跑,在他们的帮助下,张嵩现认为应该扩大规模做养蜂。
脱贫户张嵩现。人民网鄂智超 摄
如今,“铁拐张”已成为张嵩现自己的蜂蜜产品品牌,通过线上销售,热销时一个月能卖出一两千斤蜂蜜,去年一年赚了十几万元,他的蜂蜜也走向了全国各地。养蜂让张嵩现一举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先后被乡里、县里评为“脱贫光荣户”。而脱贫后,张嵩现通过扶贫搬迁分到了一套新房,还在网上销售结识了现在的妻子还成了家。
在张嵩现家的墙上,记者注意到了一个具有“精准扶贫”标识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便能显示张嵩现的基本脱贫情况。
洛阳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总经济师丁雪峰向记者展示了这块二维码背后的“学问”。“洛阳市智慧扶贫信息系统,采用了大数据技术,破解数据共享难、基层治理方式和调查手段落后、负担过重等4大难题。”她表示,通过建立起创新的信息系统,从前的信息孤岛被打破,困难户与行业部门、省系统同源,数据得以共享。
洛阳市智慧扶贫信息系统APP。人民网鄂智超 摄
丁雪峰举例说:“村干部们挨家挨户走访贫困群众需要填写大量信息表格,但这些花了大力气、大把时间收集的情况却难以做到与各部门信息实时共享。”现在,县乡村干部只需使用电脑或手机APP就能查询具体帮扶信息,“核查+采集”数据匹配实现系统全自动运行,哪里有问题就自动反馈给有关部门关注,真正做到了事半功倍。
通过这套系统,村民家门口不再挂起“贫困户”的牌子,这不仅解决了挂牌的“脸面”问题,还记录了动态信息,做到即查即看。贫困户家中还可保留系统通过数据自动生成的“帮扶措施温馨提示卡”,其中显示了每户享受了哪些帮扶、进展如何、是否受益、是否成功脱贫退出帮扶等一目了然,通过大数据的帮助,实现了“真脱贫、脱真贫”的使命。
随着智慧扶贫平台的建立,洛阳市已打通了针对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残疾人帮扶在内的10大领域、23个行业职能部门;该系统仅上线一周,就完成全市有脱贫攻坚任务的142个乡镇、2658个行政村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13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精准帮扶台账。
“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是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经过不懈努力,洛阳市累计实现47.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减幅94.99%,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9.1%下降到2019年底的0.5%,719个贫困村退出,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了实质性成就。
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的直播同样丰富多彩,两个新媒体以《跟着黄河入大海》为题,将洛阳特色文旅产品向广大网友进行了推荐。澄泥砚是用黄河泥经多个工艺流程制成的砚台,是洛阳特产,是黄河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近日,决胜2020“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团队走进河南省,就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开启调研采访,感受洛阳市全面脱贫,走向小康所展现的新成效、新变革、新突破。
洛阳是河南省的历史文化古都,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无数精彩篇章。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团队走进河南省,就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开启调研采访,感受洛阳市全面脱贫,走向小康所展现的新成效、新变革、新突破。
▲6月5日晚,游客在夜幕下欣赏如梦似幻的洛阳龙门石窟。黄政伟摄 本报讯(记者宋敏田宜龙李宗宽)龙门石窟夜游、老城十字街撸串、隋唐洛阳城看灯……河南旅客可以坐着高铁去洛阳等地逛夜市了。
如何科学有效地对文物、遗址进行保护展示,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中华文明,是古都洛阳的一道必答题。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分布在广阔大地上的遗址、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3月下旬,随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及郑州城市建设三年计划的相继出台,河南在打造郑州、洛阳“双引擎”的城市布局上摁下快进键。而在河南省社科院院长谷建全看来,目前河南打造的郑洛“双引擎”战略对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更有时代意义。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河南洛阳偃师市翟镇镇,占地面积约246亩,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包括公共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及早期中国研究中心四个部分,总投资约6.3亿元。
从空中俯瞰整个建筑,博物馆像一条盘旋的龙,表达着二里头遗址是整个洛阳文化资源的龙头河南商报记者王访贤/摄
“酒祖圣地、山水汝阳”,汝阳县委书记潘峰带领游客共同领略“醉美汝阳”的奇山秀水和灿烂文明,品杜康、赏杜鹃。” 党政领导精彩发挥,讲故事特色鲜明,全媒体融合推广,让本次文旅推介活动产生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
据悉,洛阳市多年来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着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洛阳旅游由“老三篇”向“新三篇”转变、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