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评论 > 黄河潮 > 正文

【地评线】映象网评:“走出去”脱贫致富“天地宽”

2020年08月05日15:20  来源:映象网

5034

盛夏时节,大兴安岭腹地草木繁盛。穿过层层叠叠的青松白桦,一排排褐色双层木屋映入眼帘。屋外,老人惬意喝茶;屋内,妇女们烤列巴、做鹿皮画——这里是内蒙古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猎民新居点。随着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鄂温克人下山定居,过上现代生活,实现历史性跨越。(8月3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走出去,天宽地阔。走出去,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在面对瓶颈的时候,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式,就会发现踏出这一步后眼界阔了、天地宽了。从原始狩猎到转型旅游,从离群索居到文化交流,鄂温克族的沧桑巨变,正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只有走出去,才能让群众生活变了样,让这一步成为了贫困和富裕的“分水岭”,迈出了幸福的一大步。

“走出去”换一种新生活。“走出去”不仅仅是离开山林,更是为了到外面去寻找新的路子。使鹿部落在新中国成立前,一直保持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着用木杆和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面对现代文明冲击和生态环境变化,鄂温克猎民沿袭多年的游猎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出去”寻找新的“生机”,在易地扶贫搬迁之下,他们住得更好,吃饭难、上学难、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了解决,“走出去”让他们换来了不一样的新生活。

“走出去”换一种身份。要更好地“走出去”,就需要依托当地的绿色资源,把这变成发展资源,才能够推动地方的发展。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民族文化特点,不少鄂温克族人投身旅游业,寻求古老民族绿色转型。依托旅游业,不少猎民在山下定居点经营驯鹿产品店、家庭民宿等,每年也有不错的收益。鄂温克族人不再是单一的养驯鹿人,更是借用旅游,成为“老板”,换一种身份,也让他们换了一种事业。

“走出去”换一种成长。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内在气质,也是宝贵的精神富矿。显然,要让文化更好地成长,“走出去”能够更好地宣传、传承这些文化瑰宝。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从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中除正常拨付专项经费以外,专门划出一定经费,用于三少民族自治旗民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民族特色传承。同时,设立了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教材建设经费,“鄂温克语教程”“三少民族民歌教学”等校本课程,逐渐成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特色尝试。让文化带上艺术的符号,以文创的方式丰富文化的内涵,能够让这种文化被更多人知晓,让民族文化绽放异彩,焕发追梦新征程的活力。

“走出去”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让思想有了新的变化,“走出去”能够让文化走得更远。“走出去”让各族更好地携手前行,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不落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孙洋)


文章关键词:脱贫 致富 民族 责编:杨薇薇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