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消费市场持续稳步回升。商务部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万亿元,同比下降1.8%,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累计收窄18.7个百分点;1—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3万亿元,同比下降11.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6个百分点。
居民部分生活消费支出增速由负转正,市场加速复苏迹象明显
“从上半年数据看,我国消费市场正加速从疫情影响中复苏。”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首先,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恢复,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5.9%,但降幅明显收窄,名义降幅和实际降幅分别比一季度收窄2.3和3.2个百分点,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连续4个月降幅收窄。其次,基本生活支出稳定增长。再次,居民部分生活消费支出增速由负转正,比如,全国居民人均通信支出一季度下降2.9%,而上半年整体增长3.0%;人均个人用品支出一季度下降1.7%,上半年整体增长2.2%。从这些数据看,消费市场加速复苏的迹象比较明显。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从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代表的各类消费指标走势看,当前我国消费市场需求仍然旺盛,正处在快速回暖的过程中,下半年消费将会延续回升势头,增速有望由负转正。
赵萍分析,一是基本生活消费仍然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食品类和居住类消费增速一直为正,而且增速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这夯实了未来消费增长的基础。二是随着服务行业复工复产全面有序推进,服务消费的降幅将会明显收窄,从而带动整体消费回暖。三是收入方面,从收入来源看,居民人均工资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都保持正增长,这些收入属于长期性收入,与消费的相关程度更高。因此,收入水平的持续回稳也为下半年消费回暖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荆林波认为,随着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向好,扩大内需、助企纾困、稳岗就业等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措施不断发力,我国消费总体将延续复苏态势。
线上消费快速增长,消费升级仍在提速
“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也有不少亮点。”赵萍认为,线上消费快速增长,是上半年消费的最大亮点。1—6月全国网上零售额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不仅增速为正,而且比1—5月又加快了2.8个百分点。特别是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实现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5.2%,比1—5月提高0.9个百分点。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速,占社零总额比重超1/4,说明越来越多企业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创新交易方式和配送方式,更好地满足线上消费新需求。”赵萍说。
荆林波认为,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展现出强劲的活力和韧性,在保障物资供应、助力复工复产、推动消费回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零售成为消费市场的稳定器,规模持续增长,作用更加突出。
从城市到农村,电商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商品购买方式。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7668.5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6999亿元,同比增长7.3%;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达684.8亿元,同比增长13.3%;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937.7亿元,同比增长39.7%。
“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也是一个亮点。”荆林波说,通过直播电商销售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很多商家的“必修课”。上半年,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活跃主播数超40万,观看人次超500亿,上架商品数超2000万。直播场景越来越丰富多样,老字号直播、非遗直播、文化旅游导览直播、教育公开课直播等纷纷涌现。
尽管消费增长暂时趋缓,但消费升级仍在提速。荆林波观察到,人们在消费中更加关注品质,从各大平台的交易数据来看,高端食材的热卖、智能产品的多样化等,都体现了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
有针对性推出提振举措,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赵萍认为,我国消费市场前景广阔,仍然有很大潜力,下半年应多措并举,进一步释放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
线下商业更加主动地拥抱线上新业态,有利于更好地激发消费需求。赵萍说,对于线下实体店来说,包括直播电商在内的线上新业态快速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直播电商对商品的展示更为直观、互动更加及时,将是未来电商发展新的增长极。现在,越来越多实体店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特别是一些知名老字号、知名品牌,利用直播模式营销,有效带动了营业额增长。
荆林波认为,上半年,实体商业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而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业态则比较火热,但不管是哪种销售模式,最终都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对于实体店来说,要紧紧抓住消费新需求,再造线下和线上融合的消费场景,不断提升实体店的体验感,在增强实体店竞争力的同时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上半年,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消费受影响非常明显。下半年,应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推出提振举措。同时,大力发展社区生活服务消费,完善家政服务消费,让被抑制的服务消费充分释放。
在大件商品消费方面,赵萍说,上半年,汽车、家电等大件商品消费增速趋缓。下半年应顺应消费升级趋势,鼓励企业加快产品创新,通过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补足供给侧短板,吸引消费者添置新品或更新换代。这样,在供给与消费间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图: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10日 02 版)
当前保持快速增长的新型消费将获更多支持。专家指出,在改善“硬设施”和“软环境”政策力挺下,各类线上消费、新型消费将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激发国内消费潜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完善新型消费生态体系,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促进消费”。在疫情造成经济活动大幅度缩减之后,因消费不足而产生的经营困难、就业紧张等问题迅速接踵而至。
近年来,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移动支付和农村电商蓬勃发展。这使得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农村消费市场结构依然不合理,多重因素影响了农民消费热情的释放。
商务部在今天(26日)召开的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进现场会上表示,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各地促消费要重点从四方面着力: 一是要促进城市和乡村消费扩容提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高质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优化便民消费载体,提升电商进农村。
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被业内认为是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明确信号。马上消费金融董事长赵国庆认为,当前消费线上化趋势日益明确,马上将进一步提升满足用户线上消费的服务能力,即秒级审批,快速决策的能力。
近期,从中央到各地陆续出台举措,促进重点领域消费。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看,在必需消费品稳定增长的同时,升级类消费和大宗商品消费回暖明显。赵萍表示,如果政策落地能够产生预期效果,根据以往数据测算,汽车消费促进政策将有望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这将对整体消费市场回暖产生明显带动作用。
不久前,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内的菜鸟驿站为了提高快递包装的循环使用率,在校园里推行“回箱计划”,回收快递纸箱并进行再次共享使用,受到师生欢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薄昱民介绍,首批快递包装绿色认证目录优先选择了在快递行业中使用量大面广的包装箱、胶带等10种产品。
近期,各地政府陆续发布新举措,拉开年底促消费大幕。其中,为进一步挖掘免税消费潜力,海口明确争取今年年底前新增和扩建4处离岛免税店,还将扩大奢侈品牌营业面积。扩大奢侈品牌营业面积,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二期免税店扩建后营业面积将达9000平方米;并计划新增日月广场免税店面积5万平方米,同步引进增加奢侈品牌。
“双11”不仅是我国消费升级、经济转型的展示窗口,也验证了我国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双11”消费特点的变化,体现出中国消费升级大趋势;消费模式的创新,反映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脉络;
” 餐饮住宿、会员权益、家政服务、线上办公、知识付费、寻医问药……“双11”线上服务消费的火爆是近年来服务类消费规模快速增长的缩影。赵萍认为,今年中国商品消费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进入上行通道,增速逐月提升,但是服务消费尚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