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非洲多国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屡创新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中国和非洲的学者和专家表示,期待中非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继续加强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本期非洲观察,聚焦“后疫情时代”的中非合作。
△“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肯尼亚拉穆港项目
南非前外交官:中国是数字经济的先驱者和领头羊
南非国际关系合作部前外交官格特·格勒布勒日前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是非洲值得信赖的宝贵朋友,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为非洲建设大量基础设施,极大地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
△南非国际关系合作部前外交官格特·格勒布勒(右)
中国和南非两国今后可以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继续加深双边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实现“后疫情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格特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南非提出的基建六大优先领域之一。南非十分重视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拉马福萨总统去年专门成立“第四次工业革命总统委员会”,为南非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战略规划。中国作为数字经济的先驱者和领头羊,以新兴技术带动经济强劲增长,值得非洲学习。期待两国以此为契机,继续加深双边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实现“后疫情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专家:危机中寻找契机 中非科技合作的新重点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科技问题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刘星喜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当下,联合抗击疫情成为中非双方深化科技领域合作的首要任务。中非传统友谊深厚,科技交流合作基础良好,双方应在危机中把握中非科技合作新契机,在互惠中构建中非科技合作新机制,并构建多平台合作为中非科技发展护航。
△中国企业帮助非洲国家建设新冠病毒“火眼”实验室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非科技合作研究愈发蓬勃发展,中非科技合作与交流新机制正不断建立。将我国的科技优势领域服务于非洲,可使中非科技合作实现彼此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中非合作莫桑比克万宝农业项目水稻喜获丰收
比如,非盟科技发展战略确定农业技术和农业产品技术发展为重中之重,而中国以农业大学科研为关键攻关手段,以农业试验田为特色的农业科技实践活动,可以作为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手段。一是,通过选派中国农业优秀科研人员前往非洲实地考察、合作研究,着重解决事关非洲农业发展的培育、播种、收割问题。二是,以非洲农业现状为背景,选取有利于非洲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移植到非洲,加强技术增值,扩大农业关键技术更大范围推广运用。“一带一路”倡议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非合作也必将不断走深走实,并使中非人民有更大的获得感。
专家:中非医疗卫生合作的长远谋划
△非洲问题资深研究专家刘鸿武
非洲问题资深研究专家刘鸿武表示,中非医疗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典范,中非合作抗疫惠及中非双方,也贡献于世界。中国提出和实施的卫生合作的重大举措,无论是对当下非洲抗击疫情还是实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都可谓意义重大,因而赢得了国际社会和非洲国家的高度赞赏。
为切实推进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非双方还需要在未来合作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协作,创新思路。具体来说,中非双方应该重视从如下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一是非洲各国国情有所不同,需要对不同的非洲国家采取不同的援助与合作举措,才能有效提升援助与合作的效益。
二是中非医疗合作需要标本兼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既以应急举措为非洲国家遏制疫情蔓延提供急需的抗疫物资,同时又要立足长远,通过与非洲国家的有效沟通,发挥非洲国家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从提升非洲国家的基础医疗卫生条件与发展能力的角度开展援助与合作。
三是无偿人道主义援助与市场化投资贸易可双向推进,形成互补结构,增大援助成效和可持续性。在中非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框架下,应进一步加大中非在医疗卫生产业与健康消费产品、医疗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中国企业积极拓展非洲医疗器械生产、药品准入、医院建造、卫生健康服务的产业化合作力度。在保障基础的人道主义援助顺利实施的同时,创新模式,扩大主体,通过市场化的可持续举措推进非洲国家的医疗基础产业发展,这对非洲医疗卫生能力的提升具有长远的根本意义。
(总台记者 马培敏)
(编辑 田宏炜)
” 从西非的科特迪瓦到东非的肯尼亚,中国援非的“万村通”卫星数字电视项目让当地儿童足不出户便能“看到”外面的世界。2018年7月3日,在肯尼亚莱基皮亚郡利基村,中国企业四达时代集团的两名员工为当地村民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11月30日在北京应邀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经中俄双方商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12月2日同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米舒斯京以视频形式举行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埃塞俄比亚总统萨赫勒-沃克·祖德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我期待同习近平主席紧密合作,不断推进两国传统友好关系,深化和拓展双边合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增添福祉。
1970年11月24日,中国与埃塞俄比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17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中埃关系在政治互信、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事务合作等方面走在中非关系前列,中埃合作成为中非合作和南南合作的典范。
毛里求斯青年医生苏玛(右二)与非洲青年代表在江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自拍。本报记者 薛 丹摄 在江西直升机科技馆,非洲青年代表认真了解中国民用直升机应用现状。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布隆迪记者文森特(右二)在江西易家河柑橘基地采访。
10月28日, 中非合作论坛20周年成果与展望云论坛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成功举行。南非国民议会事务主席弗罗里克、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赵彦博、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博茨瓦纳中国友好协会秘书长鲁道夫·鲍伊等参加了活动并分别发表讲话。
为期两周的2020年塞拉利昂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研修班日前在线举行,来自中塞两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围绕减贫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进行深入研讨。研修班学员代表、塞拉利昂马可尼大学农业系主任赛杜·坎努说:“中国实施精准扶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等做法,脱贫攻坚成就显著。
今天(27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第五届中非青年大联欢26日在北京开幕。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介绍,20年来,中非合作论坛不断加强人文领域合作、引领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中非友好民意基础持续巩固。
根据中国驻马里使馆官网消息,近日马里国际问题专家、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兼法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约罗·迪亚洛在马里主流媒体撰文,呼吁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安全与发展领域合作。
与会嘉宾就摆脱贫困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国脱贫攻坚与国际减贫事业等议题展开探讨,共享减贫经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中国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 对中国脱贫取得的瞩目成就,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在采访中表示,“中国的成功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