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江南生态美 绿意最动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2020年08月15日11:33  来源:人民日报

5034

  夏日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翠竹环绕,清溪潺潺,游客徜徉绿水青山,乡村旅游红红火火。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该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15年来,湖州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谆谆教诲,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正成为湖州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入太湖水质连续12年保持三类水

  夜色渐浓,湖州南太湖畔渔人码头,10余家餐馆生意红火。“这里的餐饮企业,开业有个硬条件,就是污水要全部纳入污水管网,不准向太湖排放。”南太湖新区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何旭东说。

  去年挂牌成立的南太湖新区,涵盖湖州境内13公里太湖岸线,目标定位就是打造全国践行“两山”理念的示范区。

  从实践中,湖州广大干部群众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渔人码头曾是当地有名的‘湖鲜一条街’,但没多久就风光不再了。”南太湖新区原旅游局局长李东民回忆说,那时候餐饮、生活和工业污水直排入湖,从湖里钓上来的鱼都有了柴油味,附近工厂废气直排,餐馆里的桌子一天得擦很多遍……“南太湖还经常遭受蓝藻污染,食客看一眼湖水就没了食欲,还怎么做生意?”

  “当生产与生活发生矛盾时,优先服从于生活;当项目与环境发生矛盾时,优先服从于环境;当开发与保护发生矛盾时,优先服从于保护。”这是湖州的发展哲学。

  面对太湖蓝藻暴发,湖州痛定思痛,2007年起开始拆除湖鲜街,陆续关停沿岸5公里范围内“产能落后、治理无望”的企业,推进岸线综合治理。

  治污水,重点在管网、关键在排污口。为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南太湖新区建成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小梅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道80多公里,区内所有污水源统一纳管处理。

  2019年以来,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要求,湖州对太湖沿线65.5公里岸线向内纵深2公里范围内的900个排污口,再一次开展“查、测、溯、治”工作。同时,自我加压,全力推进工业集聚区、居民生活小区、餐饮集中区等“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580个“污水零直排区”单元建设,有效实现了岸上截污。

  “作为60%的太湖水源头,整个湖州范围内的水污染治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太湖水更清!”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说,浙江推进“五水共治”以来,湖州共投入507亿元整治水环境,换来了南太湖水质的显著改善,“如今‘清水入太湖’,入太湖水质连续12年保持三类水。”

  迈入绿色发展快车道

  来到湖州工业大县长兴,一片片花园式厂区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工厂的生产用水全部实现了内循环,做到零排放,处理后的水拿来养鱼浇花都没问题。”在长兴恒能耐火隔板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胡汉平指着景观鱼池说:“养鱼的水,用的就是处理过的生产用水。”

  胡汉平最大的感受是:“绿色发展路得坚定走下去!”

  2003年起长兴整治污染企业,胡汉平关停炉料厂,转产玻璃纤维隔膜,为县里的龙头企业天能电池集团做起配套服务。

  转了产,环保仍是难题。“生产玻璃纤维隔膜产生大量废水,多次水质抽样监测都不合格。”胡汉平说,“天气炎热时,厂区污水池气味难闻。”

  “企业靠粗放发展长久不了,只有绿色发展企业才有生命力。”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的一番劝说,让胡汉平下定决心转型,“不转型势必又会被淘汰。”

  胡汉平领着技术人员到天能取经,学习水循环处理、资源化利用等管理经验,并引进专家更新技术,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污水处理设备,对各生产工序废水实施全处理,实现了循环利用。

  在天能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下,长兴近500家企业实现转产,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

  工业发展向“绿”转,长兴只是湖州的缩影。

  近年来,湖州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手整治纺织、建材、印染、蓄电池等行业,全市累计淘汰1597家落后产能企业,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20222家;一手打造绿色智造名城,推动传统和新兴产业“双提质”,形成了以现代纺织等三大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等四大新兴产业为主的“3+4”新型产业体系。

  “打造绿色智造的‘湖州品质’,湖州正迈入绿色发展快车道。”马晓晖说,“以蓄电池行业为例,我们通过两轮整治,蓄电池生产企业从原来225家减至16家,产值却增长14倍,税收增长6倍。”2019年,“3+4”新型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6%,比“十三五”初提升了2个百分点。

  好生态鼓起乡亲们的钱袋子

  8月,余村荷花山漂流基地格外热闹。“游客来玩得赶早。”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说,“每天上午9点,停车场就已经停满了车。”“沾了余村好山水的光,人气才能这么旺。”荷花山漂流基地老板胡加兴笑道。

  如今山清水秀的余村,也曾有过“灰头土脸”的时光。上世纪90年代,余村炸山开矿,漫天粉尘让人不敢开窗。

  “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推动经济增长,这样的经济增长不是发展。”“刚才你们讲了,要下决心停掉矿山,这些都是高明之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考察,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给予了肯定,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余村自此越发坚定地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生态休闲乡村旅游。”汪玉成说。

  2008年,捕捉到商机的胡加兴拿出100多万元积蓄,在余村开发出安吉首个皮划艇漂流旅游项目。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他又追加投资1000万元,将漂流延长至2公里,皮筏艇增至200艘……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每年接待游客达6万人次。

  尝到甜头,他又顺势办起农家乐,还劝说儿子儿媳从县城搬回来帮忙。“乡村旅游搞得旺,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变卖石头为卖风景,好生态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汪玉成说,近几年余村致力于打造全域村庄景区化建设,将全村划分成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3个区块,在引导村民自主创业的同时,不断加大优质文旅项目招引力度。全村近八成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去年全村接待游客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500万元。

  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湖州一体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市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4%。安吉县成为我国首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城市,长兴县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境可持续发展奖”……

  依托清丽山水,湖州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全市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123.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5万元。

文章关键词:生态美 生态旅游区 生态休闲 生态资源 绿意 南太湖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三明实践”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23日上午,由中宣部组织的“三明实践”主题采访活动在三明正式启动。邢善萍表示,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

  • “秃头山”里种出“生态茶”——福建安溪槐川村的绿色致富路

    这是10月27日拍摄的福建省安溪县感德镇槐川村生态茶园(无人机照片)。10月27日,在福建省安溪县感德镇槐川村的庆芸茶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陈庆云(右三)和工人在分拣铁观音茶叶。

  • 宁德20年,小镇创业者眼中的大变迁

    2000年11月,福建省宁德地区撤地设市,始称宁德市,开启了宁德人追梦筑梦、跨越赶超的新征程。摄影爱好者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拍照(11月10日摄)。游客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一家民宿内观赏海上落日(11月10日摄)。

  • 河南开封:水韵古城生态美

    初冬时节,河南省开封市护城河沿岸,色彩斑斓的植物与蓝天碧水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如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北方水城”风貌,让开封这座历史古城展现出独特的韵味。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改善生态 贵州海雀村致富路越走越宽

    贵州毕节赫章县的海雀村,曾经因为毁林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村民的日子越砍越穷。海雀村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对乱砍乱伐、盗取林木等行为都有明确处罚,如此下大力保护生态是因为村里走过弯路。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