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市脱贫攻坚见闻

2020年08月26日10:47  来源:环球网

5034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日喀则白朗县的青稞地。图片为本报记者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阿里地区改则县“圆梦新居”居民扎西顿珠展示其发布在短视频平台的影片。图片为本报记者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粗盐巴加工厂,75岁的布玛尔捧起新盐,笑得灿烂。图片为本报记者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都是一家人 共过好日子】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自治区,悠扬的歌声伴着记者一行走过阿里地区和日喀则市的雪山、河流、湖泊、草原、村庄,所到之处,都能看到西藏人民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自治区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同呼吸、共命运,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短短几十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创造了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

  1.拔穷根、挪穷窝、摘穷帽

  由于高寒缺氧、条件艰苦,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拔穷根、挪穷窝、摘穷帽”,是西藏人民祖祖辈辈的期盼。

  从刚搬迁时不会用抽水马桶、太阳能热水器,到熟练操作缝纫机来赚钱……在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康乐新居”易地扶贫搬迁点,38岁的珠杰从牧民转变为一个“城市人”。告别柴油机发电、河里打水、露天做饭,珠杰过上了月月拿工资的生活。他家用上了天然气,学会了烹饪蔬菜,一家人觉得“现在做什么都特别方便,生活也有了规律”。

  今年41岁的彭琼,孩子去年上了大学,自家土地流转出去了。在家里闲不住的她,来到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西藏德琴阳光庄园有限公司,当起了园丁。“以前天天泡在地里,粮食还是不够吃,现在想买什么都可以。从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生活,真是幸福得不能再幸福了。”彭琼说。

  如今草场、田地的自由流转,使人们不用再被束缚在土地上,奔向大城市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而有人走了,就有人回来,现在村里的年轻面孔多了起来。在日喀则市谢通门县一见则喜科技示范园区的生产车间里,24岁的巴桑正麻利地将刚刚采摘的杏鲍菇装袋、抽气、密封。这些杏鲍菇将被送上日喀则的餐桌上,而巴桑正是在日喀则干了三四年厨师后,选择回到家乡。“以前家里穷得很才出去找活干,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父母和孩子就在身边,这样的日子比自己在外边打拼好多了。”同样选择回家谋生的小伙子普次仁,两口子都在珠峰一见则喜谢雄藏鸡养殖基地打工。他们的村子刚刚经历了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新房子。

  在年轻的司机扎西顿珠眼里,“只要肯努力,每天的日子都能过得不一样。”在阿里地区改则县“圆梦新居”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9岁的扎西顿珠和妻子索南措姆从家里捧出了哈达和酥油茶。搬来这里之前,他们是住着土坯房、只有26只羊的贫困户。2016年8月搬迁后,扎西顿珠在家政中心送水、当驾驶员,入股物流中心、农贸市场,在家照看孩子的索南措姆则做些手工编织、在村子旁的茶馆里打零工。

  如今,扎西顿珠一家早已脱贫。与驻村工作队朝夕相处,扎西顿珠学会了网购、点外卖、拍短视频。他喜欢拍摄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发到网上,每个视频下的点赞,让他觉得把快乐传递给别人,是件更快乐的事。“今年冬天,我想带全家人去拉萨旅游,顺便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致富门路。”扎西顿珠说。

  2.以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百姓增收

  在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碧蓝的湖面上布满了厚厚的结晶体,又到了夏季采盐的时候。75岁的布玛尔是盐湖乡羌麦村粗盐巴加工厂的老伙计了,他笑着说:“今年已经采盐两次了,共赚了两万余元。”

  盐湖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贡觉次仁介绍,盐湖乡是传统的纯牧业乡。2018年,当地政府将成立于2005年的盐湖乡粗盐巴加工厂确定为扶贫产业项目,对其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加工厂已成为一个集采盐、储存、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2019年,粗盐巴加工厂售盐650吨,带动132名贫困群众就业增收17.6万元。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年楚河畔,上百扇水磨随着潺潺的流水“翩翩起舞”。西藏白朗县康桑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扎西顿珠告诉记者,用这种传统方式磨出来的青稞粉色泽均匀、清香扑鼻、口感纯正,加工出来的糌粑口感很好,很受当地民众喜爱。身为90后的扎西顿珠2012年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回到故乡日喀则市白朗县嘎东镇贵热村创业,钻研起了青稞。

  为了带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在产业化经营模式上,扎西顿珠遵循“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理念,同时,他将目标瞄准青稞深加工领域——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推出真空包装的糌粑,利润得到大幅提高;联合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研发出青稞曲奇饼干产品,青稞蛋糕、青稞醋等新产品也在陆续研发中。目前,当地有87人在公司实现稳定就业,月均收入保持在5500元以上。

  思路一变天地宽。在阿里地区东南部,有一个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的县,从前因海拔高、环境恶劣,县里与外界沟通十分困难。近年来,西藏阿里措勤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线下体验店、展销会等方式促进牧民经济收入增长,成效显著。“截至2019年年底,措勤县实现3100余万元的销售额。其中,畜产品销售额高达2500余万元,金紫绒羊绒制品、藏雪鸡护肤品、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销售额达600余万元,切实为牧民群众实现了增收。”措勤县商务局局长普布扎西说。

  3.脱贫攻坚与环境保护并行前进

  在阿里地区噶尔县,路边拇指粗的行道树,透出翠翠的绿。种树,占据了阿里人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降水量仅有50~100毫米,气温低、辐射强、温差大,干旱、大风、冰雹、霜冻、雪灾不时“光临”。在当地人眼中,“树比人还难养活”。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坚持了下来。

  如今,狮泉河城镇绿化工程种植苗木16.51万株,狮泉河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累计完成工程造林5.3万亩,种树885万株,种草6100亩,破除了阿里“种不了树、种不活树”的传统观念。毛头柳、班公柳、榆树、国槐……一棵棵树扎下根来,城市绿了起来。

  撒欢的藏野驴、游荡的野牦牛、奔跑的藏羚羊……如今在317国道,随处可见。

  “从前金丝野牦牛只是传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能拿手机拍到它们”“那时野生动物看到牧民都被吓跑,现在一点也不怕人”……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队员对野生动物如数家珍。

  羌塘无人区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常年气候寒冷,平均风力7~8级,环境极其恶劣,而管护队员们除了一年15天休假外,其余时间都在驻站工作,检测、观察、救治野生动物,巡护保护区,防治非法穿越。“当管护员又苦又累钱又少,很多亲戚朋友劝我换个工作。”羌塘自然保护区扎布站站长达琼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扎布人,既然党和政府相信我能干好,大家还选我当站长,我就一定带领大家把工作干好、把保护区照顾好。”

  行至日喀则,但见加工厂房多了,路上游人的车流密集,环保压力并不令人担忧。珠峰脚下,更多的村民主动报名成为垃圾管理员。截至2019年,西藏已经累计投入117亿元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国新办2019年8月发布的《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指出,青藏高原地区仍然是地球上最洁净的区域之一。

  “大力引进产业、发展旅游,环境承载力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巴桑次仁告诉记者,在日喀则,脱贫攻坚与污染防治一贯都是并行前进的。巴桑次仁感慨:“有这样的绿色发展,西藏的明天,怎能不令人期待。”

  (本报记者 章文、刘华东、刘宇航、尕玛多吉)

文章关键词:阿里地区 日喀则市 刘宇航 扎西顿珠 西藏阿里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藏雪鸡 狮泉河盆地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谢雄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灯泡亮起来时,特别温暖

    阿里联网工程穿越里程长,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环境,机械行驶处必须用棕垫铺“路”。前不久,达瓦洛珠得知普兰即将接入国家电网的消息,心里畅快极了——专门买的大灯泡,终于能够一直照亮他的舞台了。

  • 点亮“世界屋脊的屋脊”——写在西藏阿里告别“电网孤岛”之际

    在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施工人员在西藏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线路9标段进行塔上作业(9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西藏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线路4标段施工人员在暴风雪中作业(5月2日摄)。

  • 日喀则白朗县的青稞地。图片为本报记者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阿里地区改则县“圆梦新居”居民扎西顿珠展示其发布在短视频平台的影片。图片为本报记者刘宇航摄/光明图片  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粗盐巴加工厂,75岁的布玛尔捧起新盐,笑得灿烂。

  • 阿里改则:加强脱贫人口跟踪监测和动态评估

    为做到贫困人口不返贫,边缘人口不致贫,阿里地区改则县通过制定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等,不断加强脱贫人口跟踪监测和动态评估,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据了解,当前改则县已经确定了65户225人脱贫户存在返贫风险,64户237人边缘户存在致贫风险,因人因户制定防返贫巩固措施和帮扶措施,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返贫。

  • 西藏阿里警方连续破获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

    记者从西藏阿里地区公安部门获悉,近期阿里地区改则县警方成功侦办涉及野生动物的刑事案件2起,查处行政案件1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名,查获藏羚羊头3个、藏羚羊羊皮25张、藏羚羊羊皮残片45块。

  • 西藏自治区各级各部门积极推进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

    近日,西藏自治区各地(市)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根据疫情防控具体情况,积极推进企业和建设项目复工复产。据初步统计,截至3月1日,西藏重点项目已复工16项,其中交通1项,铁路1项,能源9项,水利2项,广电文化2项,产业1项。

  • 五天五夜顶风冒雪万里奔袭——援藏干部吕智勇自驾向阿里运送防疫物资

    题:五天五夜顶风冒雪万里奔袭——援藏干部吕智勇自驾青藏线向阿里运送防疫物资 几天前,这位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阿里地区普兰县委常委、副县长决定:自筹防疫物资,自驾汽车万里奔袭“雪中送炭”。

  • 凌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发生5.0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月21日2时01分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北纬34.56度,东经85.68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 【70年70城】记住阿里!在这里,打造“藏西秘境 天上阿里”

    “人民记忆:70年70城”记住阿里,用大气磅礴的航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延时摄影,带我们感受西藏阿里的壮观景致和沧桑巨变。短短几十年,身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阿里各族人民用执着坚守、真抓实干、甘于奉献的精神创造出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 【边疆党旗红】班公湖畔 基层党员谈使命

    阿里地区日土县甲岗村,地处西藏自治区边陲的班公湖畔,是一座很特别的小康示范村:总人口不到一千,党员106名,这在阿里地区十分少见。”  南杰次仁说:“我从小跟舅舅学习藏医,14岁到阿里地区参加正式培训,回到村里以后一直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工作到现在。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