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四川喜德:修路兴业惠彝家

2020年08月26日11:16  来源:经济日报

5034

  四川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6对新婚夫妻在国家电网阿吼扶贫示范产业园补拍婚纱照。 付永鹏摄(中经视觉)

  “入股300元,两年后光分红就收入1800元,实在是太高兴了。”近日,在四川凉山州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村委会外的广场上,村民阿来各各从阿吼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第二届分红大会上领到了1000元分红。两年前,合作社刚建立时,他入股300元,算上去年元宵节第一次分得的800元,分红收入已达1800元,阿来各各感到很满意。

  在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持续帮扶下,去年阿吼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百合、贝母、绵羊等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良好,通过“消费扶贫+电商”模式带动,全年销售收益达到32.58万元。除去合作社成本和运营资金外,截至今年7月2日,累计为全村132户村民分红16.8万元。

  如今的喜德县,一切都变了样。除了一条条致富路、一座座连心桥,还有连片大棚里飘香的果蔬。截至去年底,喜德县已完成108个贫困村退出、1.2万户5.3万人减贫任务,脱贫攻坚总体任务已完成75%。今年,喜德县计划减贫28个贫困村、4070户1.7万人。

  修路建房展现新面貌

  喜德县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逢山有道,遇水有桥”,交通的改善让这里的生活和产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四川德阳什邡市援建喜德县指挥部指挥长刘灿到喜德参与援建工作已经整整4年,他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些年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喜德的路变好了。“热岢依达乡石洛村是喜德县最边远的一个贫困村,2017年底通村公路建成以前,每逢雨季,坐车加步行,从县城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单程就需要4小时。”刘灿说,随着喜热路通车,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喜热路沿线有包括热岢依达乡在内的10多个乡镇,辐射7万多名老百姓。这条路不仅便利了百姓出行,也方便了农产品运输。”刘灿说。

  且拖乡联合村位于喜德县城东部,距县城7公里,共有380户1680人。今年9月份,村民们期待已久的邡达幸福桥即将建成。据什邡市援建喜德县指挥部工作人员周睿介绍,位于联合村洗脚河路段的这座桥总投资281万元,总长32.5米,桥宽9.5米。“洗脚河,光听名字就知道,每到雨季就只能蹚水过河,对老百姓尤其是上学的孩子们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等桥通了,过河就不用再洗脚了。”周睿打趣道。

  “阿吼村变‘脸’了,越变越漂亮。”阿吼村村民阿来伍切告诉记者,3年前从县城到阿吼村,17公里破破烂烂的山路要走大半天,现在半小时就到了,通村公路平整宽敞,摩托车都能骑到屋门口。两年前,村里的集中安置点建好了,73栋精致的小楼房住着73户人家,远看就如一幅山水画。独栋小房子前,家家户户都有“小微”田园。离家不远就是村里的集中养殖区,村民们可以在这里搞养殖、务工。安置点不仅有排灌管道,还有化粪池和污水处理厂,能给当地群众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原则,喜德县已经实现了贫困群众安全住房有保障,并计划建设29个环境整治型、10个改善提升型、4个旅游特色型、4个美丽宜居型村庄。

  现代农业取得新突破

  住上好房子是喜德县的“面子”,发展产业增收致富才是“里子”。按照科学种养产业布局,喜德县持续完善农业配套设施,打造科学、标准的现代农业,在136个贫困村建设了400余亩标准产业示范基地,24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30多种农特产品分月上市,全县5家企业、2家合作社成功申请了“四川扶贫”商标,30款产品被认定为扶贫产品。

  在冕山镇民主村的京邡达农业产业示范公园里,每个月都会迎来一两位“土专家”或专业院校老师为农民讲授种植技能。“每次有讲座,我们两口子都要来听,务工和听课两不误。”村民蔡文忠和廖喜芬夫妇已在园区务工一年多,年收入大约4万元。2018年10月份园区建成初期,他们还登记入股1万元,每个月的务工收入在扣除家庭必要开支后,按一定比例归还股金。“从今年年底开始,我们就能拿到每年2000元的分红,等过两年高铁通到县城,过来观光采摘的游客会越来越多,园区肯定也能越来越好。”蔡文忠说。

  找准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才能实现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光明镇新联村,发展设施农业就是一条好路子。光明镇新联村党支部书记高云最近特别忙,因为村里第二批种植的60亩黄瓜已经到了采摘季节。“按照亩产1.2万斤至1.5万斤计算,如果价格稳定,每亩地的毛收益能达到2万元。”高云说,村里成立了2个合作社,负责打造300亩设施农业,有400户农户参与其中,“有的家庭按照每亩地每年1500元租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有的村民通过务工每年能挣1.5万元,对参与合作社的100多户贫困户,我们每年保底分红1000元。”

  为了实现产销一体化,喜德县还研发创建了四川省首个贫困户产品资源信息大数据平台,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彻底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乡镇配送100%覆盖。目前,喜德县已在成都、重庆、佛山等6个城市建成10家农特产品直营店。

  群众生活有了新奔头

  贫瘠的高山可以变成肥沃的田地,活络的思想也可以变成致富的秘诀。怎么变?不懂就学。阿吼村第一书记王小兵说,每当村里农民夜校开讲时,教室里总是坐得满满当当。养猪、养鸡、种贝母……各种种养技术村民们听得认真、记得认真。同时,村民们也学以致用,每次村里发鸡苗和猪苗开展劳动竞赛,村民都踊跃参与,在养殖技术上你追我赶,不懂就问、抱团学习,既能在竞赛中得奖金,也提升了种植养殖技术。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倡导多劳多得,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在喜德县,越来越多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通过学习,靠努力改变了命运。

  在洛莫乡乃托新村,98户曾经生活在2800米高寒山区的老百姓不仅搬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还养成了好习惯,有了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一栋栋独具彝家特色的新房外墙上用彝汉双语印着“邻里乡亲、相助相帮”“奋发有为、感恩向上”等标语,潜移默化中鼓励着村民奋发图强。茶余饭后,人们不再靠打牌、喝酒打发时间,2000平方米的文化坝子里,村民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文体活动,两米高的文化墙前总能看见为小朋友们作讲解的家长。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孩子们培养得有出息、有文化、有知识。”吉约克的莫是喜德县机关幼儿园的老师,每年她都有机会和20多名同事一起到什邡市多所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参与当地学校组织的“大讨论”“大学习”活动。

  目前,喜德县共有181所(个)幼教园(点),学前学会普通话覆盖所有幼儿园和幼教点,惠及幼儿近1.3万人。去年,喜德县教育扶贫救助基金资助建档立卡享受普惠性政策外仍然困难的学生共计1637人,兑付资助金92.75万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钟华林 刘 畅)

文章关键词:喜德县 四川凉山州 村民 贫困村 分红 大讨论 里子 面子 专业合作社 兴业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脱贫攻坚丨大凉山来了“佛山天使”

    地处四川省凉山州的喜德县,曾是深度贫困的彝族山区。佛山“组团式”医疗帮扶集中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五家优质三甲医院,结合喜德县当地的需求,将优势医疗力量和资源投入喜德县人民医院。

  • 四川省批准凉山州7个县摘帽脱贫 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四川省人民政府17日批准凉山州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美姑县7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四川凉山保障教育医疗 实现稳定脱贫

    四川凉山州七个未摘帽贫困县紧盯教育、医疗等“三保障”,对照核心指标,逐户排查督战,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确保贫困县按时摘帽,群众稳定脱贫奔小康。了解到这一情况,荞窝镇“控辍保学”专员杨洪和班主任老师多次家访,给她们讲解教育扶贫政策。

  • 吴亦凡凉山慰问,随行人员推搡“抗洪战士”?当地宣传部否认,吴亦凡方暂未回应

    8月14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委宣传部,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当天活动没有发生网传“推搡抗洪战士”的情况。8月14日下午,记者联系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委宣传部,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当天活动没有发生网传“推搡抗洪战士”的情况。

  • 四川凉山森林火灾已扑灭明火

    记者11日从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获悉,5月7日发生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与冕宁县交界处的森林火灾全线火场已无明火。喜德县和冕宁县境内均有火线,火场地势陡峭,风向多变。

  • 外送内稳 多渠道推动就业助力脱贫

    为完成脱贫任务,喜德县一方面积极对接,加大劳务输出,另一方面,持续做好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喜德县冕山镇的京邡达葡萄产业园是一个县级扶贫车间,蔡文忠是扶贫车间的工人,也是冕山镇民主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 春运“慢火车”,方便快乐多

    由四川普雄开往攀枝花的5633次列车途经26座小站,最低票价仅2元。“相对高铁、动车,这类‘慢火车’既没有卧铺,也没有餐车,但因为低廉的票价,‘慢火车’始终是一些贫困地区居民返乡路上最为贴心的交通工具。

  • 【中国故事】四川凉山:大病之后的脱贫路

    “快”是曲木约布木对于她负责的顶梁柱公益保险项目报销流程的直观感受。拿到顶梁柱公益保险理赔的一万八千九百多元钱,的日尼古先还了一万多元着急用钱的借款,剩下的留下来应急。

  • 慢火车 穿行在大凉山的扶贫“专列”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成昆线的通行,凉山“慢火车”——5633/4次(普雄至攀枝花)列车以及5619/20次(燕岗至普雄)列车开始穿行在大凉山的崇山峻岭之间。越西县普雄镇沙米村村民吉足伍来把一箱箱鸡苗从车上卸到站台,他计划着明后天再坐“慢火车”,把家里四五百只鸭子卖到冕宁县。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