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牵头人通话消息,25日一大早发出。
8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通话。双方就加强两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等问题进行了具有建设性的对话。双方同意创造条件和氛围,继续推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
美方不久也发出消息。
当地时间2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声明称,美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当晚与中国副总理刘鹤举行例行电话会议,讨论了历史性的美中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执行情况。双方谈及中国为实现协议要求的结构性改革所采取的行动,以确保更有力保护知识产权,消除美公司在金融服务和农业领域的障碍,取消强制技术转让。双方还讨论了中国大幅增加采购美国产品的问题,以及未来执行协议需采取的行动。双方都看到了进展,并承诺采取必要行动确保协议取得成功。
据了解会谈情况的人士透露,双方会谈氛围融洽,在农业、金融等方面的交流比较顺畅。
上次通话还是5月8日,一转眼已经过去三个多月。
眼下,中美关系出现建交以来异常复杂严峻的局面。
双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注多,牵扯广。
如何看待当前的局面,结合通话消息,简单说点看法。
首先,中美仍在共同推动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
从通话内容看,双方谈到了加强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等问题,尤其是提到“双方同意创造条件和氛围”继续推动协议落实。
这是个很明确,针对性很强的信号。
由于疫情冲击和中美关系面临的困难局面,外界对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落实议论纷纷。
各种似有还无、真真假假的消息充斥着舆论场。
就拿这次牵头人通话来说,8月15日左右,美方一些人曾经言之凿凿地说“取消”了会谈。
据了解,双方确定通话也就是近几天的事,15日的时候又何来“取消”一说?
无非还是些吸引眼球、设置议题的手法,在这两年的贸易谈判中并不少见。
从今天的消息看,中美在推动协议落实这一点上有明确共识。
特别是对中方而言,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协议落实带来某种不确定性,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极端困难面前,中方依然信守承诺,履行协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要“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体现出“言必信,行必果”的坚持。
不过也要看到,“创造条件和氛围”,也意味着条件和氛围存在改进空间。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疫情给协议落实带来了干扰,但协议落实面对的最大难点恐怕并不是疫情。
一方面,协议是双方面的承诺,需要中美共同参与完成,而并非单方面的义务。如果某一方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无视这点,是不利于协议落实的。
另一方面,经贸协议就是经贸协议,落实经贸协议没必要也不应该牵扯其他事情。
现在美方一些人出于选举利益的考虑,有意或无意地将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与其他事情挂钩,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也不会有好结果。
其次,中美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依然突出。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经贸关系一直被称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自2018年美方挑起中美经贸摩擦之后,中美正常经贸关系受到很大破坏,有人对“压舱石”的作用还有多大心存疑虑。
不过,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之后到现在这大半年进程看,在中美关系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经贸合作反倒是成为中美之间相对稳定的领域。有观点指出,中美经贸合作对保证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保证中美关系不出轨、不越红线十分重要。
这一点,在外媒看来也十分清晰,多篇报道均有所提及。
“《纽约时报》说,随着中国逐渐走出疫情,对美国产品的购买似乎也日渐上涨。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表明,以人民币计价,中国今年6月从美国进口的商品同比增长15.1%,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长5.2%。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今夏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尤其强劲,对美国谷物的三宗最大采购中,有两宗发生在7月,包括玉米采购刷新纪录。
“贸易争端曾使美中关系紧张。但现在,两国在1月签署的经贸协议却似乎是美中关系中最牢固的部分。”
前特朗普贸易顾问凯利·安·肖称:“在不断弱化的两国关系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已经成为一个闪光点。”
彭博社24日报道,随着中美关系在科技安全、香港及应对疫情等诸多方面恶化,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已成为一个罕见的合作领域。
第三,面对极端复杂的局面,当始终保持定力。
在以前的文章里曾提到,打了两年贸易战,中方始终守着一颗平常心,以冷静理性的态度处理极端复杂局面,最初坚持的立场一直没有变化。
今天这种形势下,面对极端复杂的局面,仍然需要保持定力。
这需要冷静地判断形势,理性地衡量利弊,关键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相对于漫长的中美经贸磋商而言,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不过是比赛的第一个回合,解决问题的一步而已,更遑论中美关系的长期发展。
应对处理外部的极限施压,则是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敢于反击的勇气和能力,善于博弈的智慧和定力,哪个都少不了!
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实际上在近两年的中美经贸磋商中,做好自己的事情一直是十分重要的话题。
面对外部压力,是侧重以对抗来应对,还是侧重于以发展来应对,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后果。
最后,中美关系发展出怎样的未来,事在人为。
中美关系走到今天,面临的形势前所未有。
双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不少分歧。
特别是在发展问题上,中美的看法就存在明显距离——我们认为可以实现彼此的共赢,他们觉得可能触碰他们的“存量”。
说到底,这是个坚持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的问题。
中美贸易战,乃至于当下的各种分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和演进的。
解决分歧,中美之间需要对彼此实力和意图有更深刻的认识,需要根据新形势形成更优化的相处方式。
但现在的问题是,不仅中国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美国在200多年的发展中也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
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面对着全新的课题。
中美间如何寻找新的相处方式,能找到什么样的相处方式,尚无定论。
唯一确定的,则是明天的结果因今天的信念和行动产生。
是掉进对抗的陷阱,重复历史的悲剧?
还是坚持合作的道路,创造全新的历史?
中美关系的未来,虽无定论,事在人为。
(原题为《中美经贸会谈融洽顺畅》)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在今天(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根据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中国在今年三季度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华春莹介绍,今年9月双方正式签署了《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将推动中欧优质农产品更快捷、更便捷进入对方市场。
11月27日,由总台国际传播规划局、欧洲拉美地区语言节目中心与欧洲新闻台(Euronews)联合举办的《对话世界:后疫情时代中欧合作展望》主题研讨会节目通过线上视频方式成功举行。” 根据本次主题研讨会制作的《对话世界:后疫情时代中欧合作展望》节目将于近期在CGTN法语频道与欧洲新闻台进行多语种、全媒体平台同步播出。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困境,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应加大力度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对华出口。哈萨克斯坦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11亿美元,占全国零售贸易总额的9.4%;预计今年全年电商销售额有望达到22亿美元。
在疫情笼罩、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背景下,第三届进博会的召开无疑为寒冬里的世界经济增添了一抹亮色。美国企业的参展热情十分高涨,一些著名企业在参展同时还将中国区总部落户上海,体现出中美之间不可分割的经贸关系。
9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周立红在布鲁塞尔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刚刚结束的中德欧领导人会晤是历史性的,具有深远意义。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刊文指出,美国科技公司对中国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包括苹果、英伟达、英特尔等科技企业销售额均高比例依赖中国市场。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撰文指出,疫情下中国成为美国企业的“避难所”,中国经济复苏帮助美国公司抵消美国国内销售严重下滑的损失。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11日发布2020年度《中国商业环境调查》称,大多数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会长彭捷宁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会员企业普遍表示,在中国生产是为了中国市场。
美国中国总商会12日发布的《2020年在美中资企业商业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成员企业在美投资超过1230亿美元,有助于美国本土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11日发布的2020年度会员调查显示,尽管新冠疫情之下两国关系趋于紧张,但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仍然看好中国市场,且不打算将生产线搬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