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40载!鹏城“圳”当年【6】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
人民网深圳8月26日电 (孙阳 任妍 王星)有人说,深圳这座城市很年轻,充满着活力,像是个“毛头小子”。然而,如今细数,深圳也已经40岁了。40年峥嵘岁月 ,40年风云激荡,40年波澜壮阔,40年砥砺前行。如果按人的年纪算,四十不惑,正是一个人从容深邃的时候。从边陲小镇,到闻名世界从敢闯敢试,到敢为人先,40年来深圳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深圳努力打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城市范例”,不断向世界展现“深圳速度”。
40年,有如白驹过隙,却又恍如隔世。深圳,“一夜崛起”,已然从边陲小镇华丽蜕变为国际大都市。始于梦想,成于实干。四十而已,时光”圳”好,祝福深圳,明天更好!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9年8月,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批复,千年瓷都种上了传承创新的“国家试验田”。文化遗产是城市底蕴的“器”,制瓷技艺和制瓷精神是传承创新的“魂” 走进景德镇,伸手就可以触摸历史。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2016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在福建、江西、贵州三省首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实践、一次次创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率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础性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昔日,这里是长沙最大的城中村,如今,它已蜕变成人才聚集的文创高地。9月17日下午,浏阳河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V谷”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如今,以国产自主中央处理器芯片(CPU)和操作系统为核心,湖南加快构建“两个芯片、一个生态”产业体系。近年来,湖南重视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5G应用、移动互联网等产业生态,助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勇于创新,服务创新,在今天的浦东,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展现中国改革开放所汇聚的巨大成就。在张衡路上,从农田中破土而出的“鹦鹉螺”,就是张江最核心的大科学装置之一:“上海光源”。
新时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被赋予更高定位和更重要使命,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浦东则要继续作为改革创新的探路先锋,推动长江三角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30年前,浦西是灯火光影的“城”,浦东是阡陌交通的“乡”;时至今日,如果说浦西的万国建筑积淀了十里洋场的历史情怀,浦东的鳞次栉比则书写着当代中国的开放风采。无论是在上海工作时还是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对浦东发展的多次重要论述都饱含对浦东“敢闯敢试”的殷殷期盼:
”可以说,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试验区而展开的。经济特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生动缩影,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的付出和心血,诠释了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