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共塑疫后世界:更平等的全球化 更平衡的文明

2020年08月29日12:3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光明国际论坛对话

  1.世界秩序需基于伙伴关系和平等

共塑疫后世界:更平等的全球化 更平衡的文明

  翁诗杰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

  翁诗杰:在过去的30年里,全球化成为世界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对发展中经济体尤为如此。全球化同时见证了以多边主义为前提的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出现,多边主义已被视为解决全球关切议题的可行办法,并一直在协调国际社会应对若干全球性危机中发挥作用。近年来的成功实例,包括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遏止埃博拉病毒。

  经济全球化大幅度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然而,欠发达经济体对经济全球化依托的经济联通性和自由度却有着争议,认为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贫富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经济差距,弱小国家容易获取的工业生产材料和劳动力供应链,乃至它们给商贸、服务所提供的市场,往往只沦为增添强国财富的工具而已。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全球化带来了一次大考验,促使国际社会必须采取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不幸的是,美国背弃众望,缺席领导全球抗疫斗争,让国际合作备受阻挠。美国的一系列“退群”,包括最近宣布冻结对世卫组织的资金援助,清楚表明其执意反对国际合作的立场。

  相反的,中国迅速向疫情严重国家派遣医疗队,并提供物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遗憾的是,中国善意的人道主义援助,却被刻意描绘和夸大为旨在扩大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宣传手段。中国疫情的应对迅速有力,死亡率相对低,这更惹恼了华盛顿,让美国霸权的自豪感受损。所谓北京捏造疫情死亡率和发病率数据这类毫无根据指控的出现,自然也就成为意料中的事。同时,中国抗疫经验的分享,也被指责为“输出中国独裁模式”——这简直已经语无伦次了。拒绝吸收非英语国家人民的经验,似乎已成为西方必然的傲慢。友爱精神已被抛掷窗外,这大大损害了国际合作。

共塑疫后世界:更平等的全球化 更平衡的文明

  8月26日,人们戴口罩在菲律宾马尼拉户外慢跑。新华社发

  王灵桂:全球化的本质是思想、物质和生产的全球联通。随着火车、汽车、飞机的大规模商业使用,空间距离被大大压缩,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出现。互联网的出现又丰富了全球化的形式和内涵,让全球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快捷。说疫情从物理上隔绝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只对了一半。因为网络世界的联系不但没有受到阻隔,反而得到极大的发展。各种远程诊断、远程教学、云端会议和网上消费等得到快速发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疫情期间全球化的这个特点,将在疫后继续得到发展。网络手段的极大丰富和多领域运用,将是疫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全球化对世界发展的意义并没有改变。互联互通是人类的本性,也是实现人类幸福的手段与途径,从古至今这个特点没有改变过。疫后全球化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会以更加崭新的形式和更加丰富的内涵呈现并造福全世界人民。

  彼得·柯西尼: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已经将贪婪、不平等、剥削和资源枯竭“正常化”。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越发肆无忌惮的极端资本主义。全球金融某种程度上现在仍然是由美元体系主导,该体系通过制裁和没收资产来实现对全球经济和全球财富的完全控制,并在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配合下胁迫持不同意见的国家。

  国际劳工组织初步估计预测,全球约有16亿人失业,约占全球劳动力的一半,其中许多人在疫情暴发前就生活在不稳定的条件下。世界粮食计划署担心数亿人可能遭受饥荒。

  中国将在新兴世界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世界秩序不是由西方精英所设想而成,不是为了筑墙,而是建立在伙伴关系和平等基础上,以和平方式避免冲突并解决冲突。疫情危机逐渐唤醒人类的新意识,这种新意识我们一直拥有,但却淹没在事物的洪流中——贪婪、权力、舒适以及对弱势和贫困人群的忽视。

共塑疫后世界:更平等的全球化 更平衡的文明

  彼得·柯西尼 瑞士经济学家,独立撰稿人,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前高级官员

  2.疫情考验各国应急与组织动员能力

  彼得·柯西尼:新自由主义理念将一切私有化,尤其是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私有化,摧毁了人们积累的资产基础——将社会资本从底层转移到顶层,转移到西方私人银行和少数寡头手中。这就摧毁了较贫穷国家可能好不容易建立的、为数不多且往往脆弱的社会安全网——原本安全网能够在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贫困激增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中国愿意与世界分享其巨大的发展成果,这与西方的一贯做法相反。中国选择合作而不是竞争,受利润驱动的西方资本主义很难理解这种概念。

  中国从70年前的零基础出发,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是社会主义成功的生动例子。中国是从不寻求冲突或侵略的国家,是努力发展伙伴关系并提倡和平共处的国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和平和双赢,搭建各国人民之间的桥梁。这是21世纪发展的基石,它标志着不同条件下的全球化——基于平等的全球化。伙伴国家是在邀请而非胁迫下参与这项伟业,以陆路和海上路线跨越世界,开展贸易等各种交流,为新技术和社会科学带来源源不断的想法,推动人类和平互动。

共塑疫后世界:更平等的全球化 更平衡的文明

  8月26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医务人员为一名儿童做新冠病毒检测采样。新华社发

  黄平:我们正在见证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本身成了最大的确定性,社会失范、政治失序、制度失灵、安全失控、精英失职,在西方国家已不是个别现象;国际关系重组、国际秩序重建、国际格局重构,是正在或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论人们愿意不愿意。2020年又平添一大变数——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围绕疫情的诸多流行病学问题仍无确切答案,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停摆仍未结束。

  迄今我们所知所熟所用的国际层面的制度、机制、组织,更多的是二战结束后为了防止人类再度陷入战争,为了在和平基本能维护的环境下谋求经济社会发展,而很少是为了预防和制止病毒大流行,连这方面的专业人员、预算经费、组织架构、体制机制也都相当薄弱,在有的国家甚至形同虚设。这给有效抗疫增添了难度。概括起来,第一,这次疫情暴发,所有人和国家、政府、组织、机构,谁都没有先见之明、提前知道,更没有提前知道如何妥善应对,所以根本就没有任何理由去无端猜忌别人一开始没有采取更高明的措施,更没有资格去事后诸葛亮般地指责别人为什么没有做得更好。第二,这次病毒降临,对所有人和国家、政府、组织、机构,都是一次大考,经受考验的,不是某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际的应急与组织动员能力,尤其是面临紧急的公共卫生危机时的应急能力和治理能力,其中包含但不限于:国家的组织力、民众的配合度、社区的管理水平、个人的行为自觉、防疫体系的健全性与可行性、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奉献精神,等等。第三,这次疫情蔓延,使本来就还没有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的各国经济变得更加低迷,失业人数之多已经成了某些大国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故也无法从原有版本的经济政策中直接找到解困之道,包括试图逆全球化而上,不仅要自我“优先”,而且不惜单方面“脱钩”。最后,这次抗疫对所有人和国家、政府、组织、机构,都是全新的挑战,使本来就已经高度不确定的世界变得更加不确定,使我们本来就面临认识范式与治理方式转换的巨大压力变得更加沉重。

  王灵桂:一个时期以来,全球化到底还有没有前途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忧。其中,美国因素是造成人们困扰的主要原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对外政策由全球扩张向孤立主义回调;美国正在失去领导意愿,又不愿意别国发挥某种补充作用;随着国际新生力量的不断崛起,美国开始重新评估其构建的开放、多边的国际规则体系在保障其实现自身利益方面的效率,其政策取向由“全球模式”向半封闭乃至封闭的“俱乐部模式”转变;美式自由主义主导的世界秩序观和国际规范,强调美国样本的普世性,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美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西方主流价值观遭遇质疑,西方社会分裂加剧,既体现在精英阶层内部的分化,也体现在保守力量与自由主义建制派的政策分歧,还体现在精英阶层与公众之间的认同分歧和矛盾。因此,一个时期以来国际社会普遍担忧的所谓“逆全球化”,实际上是美国政策犹疑和多变造成的不确定性。这个特征在当前抗击疫情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疫后的全球化将不会再是美国一家独大,而是多种力量共商共建共赢的格局。

共塑疫后世界:更平等的全球化 更平衡的文明

  黄平 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3.丛林法则只会让世界陷入混乱

  黄平:我们面对的一个大问题是:人类究竟能否在突如其来的大危机大灾难大瘟疫面前携手共同应对?进入21世纪以后,一者以资本、商品、服务、科技、信息和人员的大流动为特征的本轮全球化以超越西方世界原来所设想的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二者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在这轮全球化中以几百年来没有先例的规模、速度和势头成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是继续按照事实上的丛林法则玩零和游戏,还是有可能走出一条不同的互鉴互补、合作共赢的道路?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全球蔓延的大疫情,也许很多人会对非零和非丛林的新秩序新格局继续怀疑或保留,内心仍认定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政治博弈,都只能是你少我多、你输我赢,甚至是你死我活。但是,一场瘟疫天灾让我们越来越看到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没有共同敌人,就感觉不到有共同利益;没有共同利益,就谈不上共同责任。如果利益不分享、责任不共担,命运共同体就似乎离我们还太遥远。

  如果没有哪怕仅仅是针对这一次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挑战而进行的艰苦努力,而继续走各自为政之路,不但舆论上对人“甩锅”,而且仍然遵从丛林法则、信奉零和游戏,那就不只是病毒会持续蔓延,病死人数会持续攀升,各国的卫生体系会面临崩溃,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无法恢复,而且世界真的可能再度陷入大混乱、大萧条。反过来说,我们面临的这次大疫大考,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再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由于病毒蔓延、病人剧增,在生还是死这个终极命题面前,人类迈向一个更开放、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全球化,并携手共建一个健康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就成为现实的理性选择。这么说来,新冠肺炎疫情将永远改变世界,而不是疫情之后世界又回归过去。

  翁诗杰:当前疫情引发了对全球化现有模式的有效性重新审视的思潮。在全球一些民粹主义政客的鼓吹下,披上民族主义外衣的单边主义正不断升级,我们明显更需要对此思考。必须承认的是,这次百年一遇的疫情是检测国际合作和团结的试金石。目前全球经济前景总体呈现悲观严峻态势,人们普遍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全球化,势将面临最大的考验。值此人类可能面临越来越多生存挑战之际,与全球合作相对立的民族主义和单边主义,只会让世界以更快的速度毁灭。

  新冠病毒肆虐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在灾难面前,人类命运相同,只有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团结,我们才可能生存下来。国际社会必须重塑全球化的现有模式,以免为时已晚。迫切的生存威胁与抗灾救援的问题,理应更受到重视。重塑的全球化应该超越经济领域,并且必须从过去的不足吸取教训,让新阶段的全球化摆脱任何霸权主义国家的控制。国际合作机构也必须被赋予足够的资源,以能够履行职责,建立一个没有政治干预的共生模式。

  王灵桂: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受阻与西方保守力量回调,将在各个领域影响国际秩序和国际规范。美国的抗疫表现说明它的软实力不复当年,美国不愿承担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的领导责任,国家内部斗争愈演愈烈。西方和美国的乱象表明,世界也许需要进行适当平衡。

共塑疫后世界:更平等的全球化 更平衡的文明

  王灵桂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副理事长

  4.新的全球化将从疫情危机的灰烬中诞生

  彼得·柯西尼: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也许要经历权力的巨大转变,向更平衡的文明、更强的社会正义和公平转移。中国经济很强劲。尽管实际上大概停滞了两个月,中国经济已基本复苏,而西方国家还在努力寻找合作和经济改革的共同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3%,2021年将略有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2020年将有1.1%的温和增长量。这两个数字可能都被低估了。鉴于全球经济大规模衰退,202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高达-10%至-15%。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已经相当迅速地复苏,公共银行部门必须解决经济的弱点。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的首席经济学家所说:“我们谈论的是有质量的增长”,这意味着侧重于人们需求的社会层面。中国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这一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并扩大其倡议的合作伙伴和准成员,目前已有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由于疫情灾难,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而外债与之相反不断上升。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国将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并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克服当前困难。

  新的全球化将从疫情危机的灰烬中诞生。“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种新工具,可以让有自信的伙伴国不必担心因渴望维护自身主权而受到“制裁”。而以美国为首的个别国家,可能不喜欢“改变游戏规则”。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可能无法免于西方的抨击和打压。背后的原因并不是美国所谓的“疫情内疚”或管理不善或贸易不公。这些不实指控意在诋毁中国,希望破坏或削弱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任。中国央行不久前在深圳、苏州、成都和雄安在内的多座城市试运行了新推出的加密货币——电子人民币。终有一日,新的网络货币将在国际上得到推广,用于贸易、大宗商品定价,甚至充当安全稳定的储备货币。数字区块链货币保证了用户的整体安全,不受外界干扰。这是免受“制裁”和随意没收的保护。这也将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加一个新维度。让我们畅想一下平等的全球化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种全球化能够服务于所有国家,比如充当欧洲在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的工具。

共塑疫后世界:更平等的全球化 更平衡的文明

  8月25日,戴口罩的行人走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街头。新华社发

  王灵桂:有两个消息能对我们预测未来全球化的基本图谱有所其启示。5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发表演讲指出: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与中国的关系将成为其政府的重中之重,“我们欧洲人将需要承认中国在国际体系的现有结构中占据领先地位的决定性作用”,她还表示将与中国达成一项投资协定,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健康方面密切合作。5月3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称,东盟十国和中国承诺致力维持开放市场、避免实行不必要的贸易限制措施。此前,东盟十国和中国的贸易部长还联合发表了“对抗2019冠状病毒疾病和加强《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合作”的联合声明,重申将密切合作以对抗疫情,并呼吁共同减缓疫情对全球和区域贸易与投资的冲击;承诺迅速有效地分享抗疫信息和经验,“展示东盟-中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精神”。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有关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巨大决心,给世界吃了定心丸。未来,多元发展、合作共赢的全球化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一定会更好造福世界人民。

  (供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 统筹:王灵桂、赵江林 翻译:董方源、冯北京)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28日 12版)

文章关键词:世界秩序 世界人民 世界粮食计划署 世界卫生大会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外媒文章:中国崛起是历史的回归

    《彭博商业周刊》日前刊登美国知名媒体人士迈克尔·舒曼的署名文章《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这是历史的回归》。舒曼指出,认为美国可以“挡住”中国崛起的看法是无稽之谈,强迫中国“守(西方)规矩”的努力也同样会徒劳无功。

  • 外媒文章:中国崛起是历史的回归

    《彭博商业周刊》日前刊登美国知名媒体人士迈克尔·舒曼的署名文章《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这是历史的回归》。舒曼指出,认为美国可以“挡住”中国崛起的看法是无稽之谈,强迫中国“守(西方)规矩”的努力也同样会徒劳无功。

  • 中国日报网评:漠视本国民众生命无端指责他国人权 美国政客良知何在?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克拉夫特日前就新冠肺炎疫情和人权问题对中国无端发难。纵观全球,美国的霸权行径、单边行动直接或间接导致无数生命逝去,并在生计、安全、贸易、气候变化和流行病控制等领域屡屡侵犯人权。

  • 国际锐评丨“美国优先”实质是对世界和平的“美国威胁”

    在日前举行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美国领导人作了一段集傲慢、偏见与谎言于一身的视频发言。美国领导人在发言中不无骄傲地宣称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炫耀对伊朗进行了所谓“严厉制裁”。

  • 中欧合作迎来新契机

    欧洲智库欧洲亚洲事务研究所项目主任谷琳对记者表示,欧盟与中国是战略合作伙伴,彼此高度依存,双方有必要保持公开、坦诚、富有成效的对话。冯德莱恩也指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秩序面临挑战,这些问题进一步凸显了中欧合作的必要性。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