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酒泉9月6日电(李国利、赵金龙)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
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该系统提高了地面系统对深空探测器下行数据的接收能力,为我国执行各类深空探测任务提供有力测控支持。深空天线组阵系统优异的性能,代表了我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的整体测控水平,代表着非常高的水平。预计今年年底,深空天线组阵系统还将实施“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任务。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我国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着陆场,期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国行星探测计划“天问一号”任务)将在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发射,实现针对火星的“绕”“着”“巡”三合一壮举。“天问一号”任务以环绕器环绕火星、火星车着陆火星表面并开展科学探测为圆满成功标志。
7月23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深空探测的新征程。作为文昌发射场摄像机操作手,张帅岗位操作的一项重头戏就是实时跟踪火箭起飞,将火箭一飞冲天的壮景送到千家万户。
5月5日乘坐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升空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这两天在太空里可没闲着。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悉,飞船在轨完成了一项高速局域网试验,未来可以让航天员享受到“智能家居”一样的太空生活。
1984年4月8日, 搭载2台C频段转发器的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成功发射,迈出了中国通信卫星的第一步,开始了用我国自主研发通信卫星进行电视广播信号传输的历史。进入21世纪,我国载人航天、北斗、探月等重大工程相继实施,范含林认为,中国卫星技术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核行星学部主任伊戈尔·米特罗法诺夫表示,向月球发射俄罗斯首个国产航天器的计划,将于2021年10月1日进行。资料图:2011年,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组月球表面高清照片,NASA表示,在这组照片中可以清晰看到在1960年到1970年间,美国阿波罗系列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的痕迹。
“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对火星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后进行控制,是探测器奔向火星过程中的引路人和守护者。崔晓峰介绍,后续,他们将持续完善各项方案预案,优化组织流程,落实技术细节,确保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飞控任务,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中国精度。
3月10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充分验证了探测器与地面系统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对各类方案、技术状态、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为任务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