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一个“农”字连豫沪

2020年09月10日13:51  来源:河南日报

5034

  9月5日上海媒体记者参访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报记者赵力文摄

  9月6日,第23届中国农加工投洽会在驻马店开幕,10多家上海企业前来参展。本报记者赵力文摄

  □本报记者赵力文

  推动“共享餐桌”,开展农业合作,中原腹地的河南与东海之滨的上海,今年以来往来不断,两地政府、企业、媒体频繁开展交流活动。

  让两地群众吃到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9月6日上午,第23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驻马店市开幕,10多家上海企业前来参会。牛奶、黄酒、午餐肉、罐头、糕点、杂粮等来自上海的农副产品、休闲食品广受欢迎,展台前不时有人前来咨询。

  “我们是第一次来河南参加展会,河南的原粮、水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二仙坡苹果、河阴石榴等口感好、色泽艳、汁水多,特色鲜明。”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营销中心总经理顾琪芬说,在仔细了解河南农产品后,她觉得两地可以相互引入农产品,让群众吃到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河南在原粮、水果方面有优势,上海在农产品精细化发展方面有优势。”顾琪芬认为,双方有许多地方可以互补,有着不小的合作空间。

  近年来,一些企业已经利用两地市场差异,探索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何把品牌中心设在了上海?上海媒体记者9月5日参访该企业时发现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该企业品牌运营管理中心总监李炜回答,公司主要考虑品牌要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而在上海开展品牌运营效果较好,因此他们把品牌中心设在了上海。

  “上海最吸引我们的是开放态度,对外来事物、新鲜事物易接受、接受快,新产品、新品牌进入上海市场,潜力很大。”李炜说,花花牛公司已向上海市场投放了几款针对年轻消费者的新型乳制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两地农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

  9月6日下午,参加农洽会的豫沪青年企业家举行交流会,两地农业农村部门领导也分别作了讲话。

  参加交流活动的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总经济师施忠分析了豫沪两地农业的特点。他表示,河南是农业大省、畜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大省,河南的粮食、蔬菜、茶叶、肉制品、乳制品、食用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农产品种类丰富,特色产品众多,农产品调出量庞大;上海则是国际化大都市,农业在经济中比重较小,上海常住人口有2400万,流动人口有800多万,可以说是典型的农产品消费城市。

  “上海人每天要消费约7.5万吨各类农产品,本地生产的农产品平均占比只有10%至20%,需要依靠河南等地大力支持。”施忠认为,两地农业发展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

  “期待两地农业青年企业家、农场主从新朋友变成老朋友。”施忠对举办豫沪青年企业家交流会的目的作了说明,他说,沪豫要携手推动各类农业生产要素流动,从而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开辟沪豫农业合作的新天地。

  出席当天交流会的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承启认为,豫沪可在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生产专业化、种植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的生产基地建设,绿色化、智能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食品加工基地建设,集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农产品现代物流基地建设,优质农产品品牌宣传等方面,深化合作内容,提升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

  豫沪两地青年企业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纷纷表达了合作意愿。

  上海瀛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慧华谈了考察河南农产品加工企业后的感受。她认为,上海是个消费城市,农产品需求量大,但土地成本高,豫沪农业企业可在具体项目上把物流、标准、品牌融合在一起,打通农创、文创、科创,打造优质的加工产业链。

  “希望能优势互补,开展合作。”上海美晨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印认为,上海是大城市、小农村,劳动力、土地成本高,适合发展都市农业、精品农业、精致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河南是农业大省,优质小麦、花生、食用菌产量大,苹果、茶油等特色产品众多。他期待能与河南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产销对接、贸易互通。

  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鹏在会上表达了与上海企业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愿望。他告诉记者,由于疫情,他们在国外的加工厂的生产受到影响,因此开拓上海这样的消费市场是很有必要的。

  “希望在大上海看到更多家乡的农特产品。”驻马店市驿城区颐生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玲也希望能与上海企业业务互通、资源共享。

  两地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事实上,两地农业合作交流今年以来不断升温,今年5月,沪豫农业合作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在参加第23届农洽会之前,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组成的上海代表团,陆续参访了三全、好想你、中大生物、豪峰食品、双汇、王守义十三香等河南农产品龙头企业及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深了对河南农业的认识。

  与此同时,9月5日至8日,人民日报、新华网、农民日报等中央驻豫媒体记者及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上海电台、东方卫视等上海媒体记者组成采风团,在河南陆续走访了花花牛、好想你、祥云、文新、双汇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并采访报道了农洽会。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录,一路思考,上海媒体记者对河南农业有了更多的认识。

  “希望我们的报道,让上海市民了解到更多河南农产品,也让更多河南农产品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说,没来河南之前,对河南农产品了解不多,来采访之后,发现河南每个地方的农产品都有亮点。

  “希望未来能看到沪豫两地在农业方面更多的交流与合作。”解放日报记者朱凌君说,在农产品发展方面,河南有原料优势,上海有加工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市场,两地有着互补合作的空间。

  “真心希望在上海能吃到越来越多的老家‘食粮’,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河南农产品品牌,在国内做大做强。”澎湃新闻记者段彦超说,作为在沪工作的河南人,这次回到家乡采访,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农洽会上琳琅满目、质优且具有特色的农产品。从农业大省到农产品加工业大省,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让父老乡亲们的钱包越来越鼓。

  目前,豫沪两地交流持续不断。根据安排,在今年年底之前,河南农产品企业还将组团到上海再次开展交流。

文章关键词:专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 光明食品 河南农业 农业农村 食用菌 生源 原粮 花花牛 农业增效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产业立起来 村貌美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树木尽头,两间配备空调的厂房矗立道旁,通过水泥路与村道相连。秀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秀梅,向鹿邑县申请并实施了无公害黄瓜温室大棚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带动贫困户40户,每年户均分红500元。

  • 【决胜2020】垣曲县:旧村新生机 致富好机遇

    2017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郝永红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在家里老房子的基础上,建起3个大棚,发展蘑菇产业。”  图为左家湾村村民在郝永红的大棚内务工,制作菌棒,一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

  • “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我们是敢死拼命的”——甘肃脱贫攻坚进程回顾

    题:“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我们是敢死拼命的”——甘肃脱贫攻坚进程回顾  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养殖小区,村民李应川给羊喂水(3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 对口帮扶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中山市与大关县合作共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区、农产品冷链加工物流基地和筇竹(扶贫)产业示范园,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农产品加工特色园,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大大提升。中山对昭通的帮扶,将山区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实践。

  • 四川金阳:生活美如索玛花

    目前,特普洛村已经打造了2000亩青花椒种植基地并成立了金阳县新东方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的105户村民中有93户是贫困户,合作社年均销售花椒4.3万余斤,93户贫困户年均实现增收180余万元。

  • 央媒看河南|好山好水好光景——河南光山的绿色实践

    “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胆去做”,走进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这个巨幅标语映入眼帘。近年来,光山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途径,找到了一条符合当地特色发展的路子。

  • 这笔钱,贫困户稳稳领10年(经济聚焦)

    河南内乡推出“5+”扶贫模式3年多以来,以金融杠杆连接政府、企业、银行、合作社和贫困户五方,实现了互利共赢,也为贫困户带来稳定的收益。”  “高标准圈舍是优质固定资产,归合作社所有,比较容易流通、变现,来偿还贫困户的本金和银行贷款,压力不大。

  • 让扶贫产品更畅销、向农业品牌要效益——从农交会热词看“三农”发展新态势

    题:让扶贫产品更畅销、向农业品牌要效益——从农交会热词看“三农”发展新态势 “十三五”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品牌化带来了生产标准化,推动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 马空:生态扶贫摘穷帽 苗山处处传笑声

    核心提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广西深度贫困县,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一顶顶“帽子”。马空认识到,进一步延长旅游产业链,借助旅游扶贫这面“帆”,优化“旅游+”“+旅游”模式,方可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从中获取更大效益。

  • 农业农村发展动力强劲

    展会期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达36.0%,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部今年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改善农产品品质。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