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这段话出自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以天下为己任,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中外合作,彰显中国担当,引领世界进步。十九大报告更明确指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人类命运共同体境界高远、内涵丰富,其要有五:一是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致力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二是安全上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致力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三是经济上维护并完善经济全球化,致力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四是文化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致力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五是生态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致力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对外开展抗疫合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力推各方团结抗疫形成天壤之别,美国个别政客不仅自身抗疫无能,而且破坏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更为大选私利而开动舆论机器,竭力对外“甩锅”,妄图抹黑与丑化中国,充分暴露其霸道、自私与虚伪本质,美国个别政客的倒行逆施注定失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临诸多共同挑战,没有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再次充分印证了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本期特约专家:陈向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场多边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密集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回应时代之问,给出中国方案。“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人类唯有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才能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在今年多场多边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密集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回应时代之问,给出中国方案。“我们都在同一艘船上”,风高浪急之时,人类唯有团结合作、同舟共济,才能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鲁伊基·肇嘉(Luigi Zoja)心理学教授,曾任教于意大利巴勒莫大学和英苏布亚大学,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前主席,意大利著名心理分析师。申荷永 心理学教授,曾任职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澳门城市大学;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中国学会会长;著有《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荣格与中国文化》。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设置专题,集纳习近平有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为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解题。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多方面阐述: ——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中国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的效应日益凸显,中国同东盟合作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11月27日至30日,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显然,中国不仅在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治理中去融入这种理念。只要我们扬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风帆,人类发展进步的航船必能乘风破浪、不断前行,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特稿:奏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记习近平主席出席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以及巴黎和平论坛
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致辞。习近平说:“2013年,我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为了促进民心相通,习近平强调,要构建“人文共同体”,促进文明互学互鉴,增进各国睦邻友好,夯实上海合作组织长远发展民意基础。面对世界和亚太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对于亚太合作未来的路怎么走,习近平提出,要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
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于11月20日在广州开幕。本届会议以“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有600余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