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黄河清,盛世出

2020年09月17日12:00  来源:猛犸新闻

5034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严瑞玲:百里绿网、万亩湿地,这是母亲河的生态裙摆

大象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李亚林/文 张欢欢/图视频 崔瑞渊/剪辑

“天鹅之城”三门峡,是黄河流经河南的第一站,境内流长206公里,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2.85万公顷。其中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每年吸引大量白天鹅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来过冬。三门峡流域的黄河安澜,与“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治理黄河水患,保护亿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央决定兴建三门峡大坝。施工最高峰时,直接和间接参与大坝建设和后勤服务者达8万余人,孕育了极其宝贵的大坝精神。而今,一场守护黄河的大工程正在继续。一年过去,河南沿黄373.83公里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正以点带面构建出全省黄河流域大生态、大保护、大治理格局。

百里生态廊道,将城乡、湿地“穿珠成串”

天高气爽,秋意渐浓。漫步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目之所及,黄河滔滔东流,沿岸斑斓如画。水清、岸绿、景美,绵延2万余公顷的黄河湿地,水草丰美,风光自然,是众多珍稀鸟类栖息的天堂,也是国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从卫星云图上看,总长19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犹如母亲河的裙摆,在沿黄岸边舒展开来。视角拉近,黄河落日绚丽如画,沿岸生态高效农业特色凸显。

“去年9月底,三门峡市启动沿黄防洪抢险道路施工工作。当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建设高标准的生态廊道,真正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9月10日,走在一期建成的黄河生态廊道上,三门峡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副院长、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的工程设计师之一严瑞玲,细数着施工前后的变化,言谈中透露出喜悦和自豪。

今年50岁的严瑞玲,已经在三门峡市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设计岗位上,工作了28个年头。去年9月开始,她带领项目组的同事忙碌于生态廊道的现场勘察、方案设计、施工指导工作中。

严瑞玲告诉记者,三门峡百里黄河廊道建设,就是沿着黄河规划,在原来防护堤坝道路和乡村农耕道路基础上,通过加固提升道路,绿化美化沿途景观,治理入河支流,沿着黄河这条主线,把一个个湿地、中心城区与乡村、三门峡黄河文化元素串起来,让黄河融入城市的发展,让绿色生态成为母亲河的裙摆。

2000多张设计图背后的生态“大文章”

三门峡在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定位,是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文旅融合创新区、省际一体化引领区。践行黄河国家战略,如何争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为此,三门峡启动了黄河生态建设“百千万”工程。“百”就是百里黄河湿地修复,“千”就是千里城市绿廊,“万”就是万亩矿山修复。据了解,目前已谋划148个项目,已开工16个,主要包括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崤函生态廊道、18条支流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渑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209国道王官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建设等重大工程。

保护黄河生态,需要规划先行,编制高水平的实施规划。严瑞玲告诉记者,在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项目启动,而如何选线、施工设计就成了第一道要解决的问题。

去年十一国庆节开始,严瑞玲和项目组10多位同事开启了“加班模式”。穿林地、爬沟壑,深入黄河沿线……从现场踏勘、选线再到拿出具体实施方案,他们仅用了10天时间;从方案确定到拿出施工图,仅用20多天,为项目的正常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白天沿线勘察,晚上在办公室出设计图,反复讨论修改,直到拿出最优方案。”严瑞玲说。在她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每张办公桌上,都堆积着一摞摞的资料和设计图纸,仅百里黄河生态廊道的设计图纸就至少有2000多张。

一期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几十公里长的道路,跨越三门峡市陕州区、一体化示范区和灵宝市。线路长、单位多、周边情况复杂,加上黄河滩地常年受水流冲涮,地质变化大,需要解决的问题多。这里有燃气管道,也有给水管道,每个都需要有妥善的处理方案。因此只要项目有需求,严瑞玲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生态屏障带来系列效应,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据悉,三门峡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共分三期建设:第一期为陕州区至函谷关段和王官至大坝段,长度约44.7公里;第二期为函谷关段至豫灵段,长度约58.2公里,第三期为大坝段至渑池,长度约86公里。

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形成沿黄108公里绿网、21.6万亩湿地、50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将带动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将极大改善沿黄生态环境,切实提升生态治理水平,有力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进一步筑牢沿黄生态安全屏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严瑞玲告诉记者,目前项目主体已经实施完毕,实现了开车从湿地公园直接到函谷关景区,居民已经开始享受这种变化:“生态好了,道路畅通了,生态廊道沿线的湿地公园、历史文化遗址、生态高效农业等也像一颗颗黄河明珠一样串起来,带动生态涵养、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群众增收等效应。”

让绿水青山守护黄河生态,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战”

大江大河皆有源头,民族精神亦如此。从“大坝精神”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鲜活例证。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成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九曲黄河十八弯,奔流入海不复回,这种不畏千山阻隔,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激励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让绿水青山守护黄河生态,作为黄河儿女,我们要以坚韧不拔、敢于担当、勇于出彩的中流砥柱精神,打好这场新时代的‘黄河保卫战’。”严瑞玲说。

文章关键词:黄河清 盛世出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黄河,沙退水清正成为现实(生态治理的中国奇迹(25))

    4月17日,夕阳下的河南三门峡黄河湿地,水面清澈,宛如展现在大地上的一面镜子。从2000年开始,山西省在黄河流域试点退耕还林,通过合作社造林、贫困群众管护等方式,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 重磅!把黄河变内河!郑州“北联”新乡再进一步!

    9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政策解读栏发布一篇《把黄河变内河 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文章。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5年)》明确郑州要“北联”,探索向北“跨黄河”与新乡毗邻地区联动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