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特稿:写入联合国文件的中国理念造福世界
新华社记者孙萍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15日开幕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是在特殊历史节点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作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近年来多次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理念写入官方文件,彰显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当前,新冠疫情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融入东方智慧,倡导公平正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国理念,将继续引领时代潮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指明正确方向。
成为国际共识
2020年6月22日,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内,掌声响起。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继2018年后,再次通过中国提交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呼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理念再次唱响国际舞台。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案因其感召力、影响力、生命力,获得各国积极响应,不断转化为国际共识。
2016年11月,联合国大会首次在决议中写入“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2月的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2017年9月,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写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2018年12月,第7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精准扶贫”等理念明确写入其中……
中国理念与联合国所倡导的多边主义等原则高度契合,与和平与安全、发展、人权三大支柱方向一致,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融相通。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国的“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施泰纳指出,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发展,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未来国际合作和经济发展的新前景。
中国理念紧扣时代命题,契合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共同心声,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各国团结合作应对共同挑战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中国理念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日益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同。
联合国“教育不能等待”基金主任亚辛·谢里夫说,面对新冠疫情,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至关重要”。
理念指引行动
7月,科伦坡,中国与斯里兰卡“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科伦坡港口城举办“云开放日”。这座当地民众心中的“未来之城”在疫情期间并未停工,向世界彰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与笃行。
理念指引行动。中国用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一带一路”等公共平台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注入澎湃动力,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注入强大能量。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为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通过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贫与发展合作项目,为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
古特雷斯赞扬,中国是“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带头人”,是“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支柱”。
当前,新冠疫情冲击巨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推高国际社会割裂、对抗与失序的风险。关键时刻,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鼎力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携手各国共同抗疫:
——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中国将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努力确保抗疫物资供应链,并建立运输和清关绿色通道。
——中国将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助力非洲提升疾病防控能力。
——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将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并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克服当前困难。
一个个重于千金的援助承诺、一个个逆行出征的援外医疗专家组、一件件雪中送炭的医疗物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合作故事……中国书写着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大国担当。
行动造福世界
9月,北京,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吸引了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和机构参与。人工智能、5G、机器人服务、无人驾驶、智能仓储配送车等新技术新成果展现了新经济业态的巨大潜力。
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到亚投行第五届理事会年会视频会议,从广交会到服贸会,中国向世界释放的信号清晰有力: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普惠共享,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经济,坚定不移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原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和非洲联盟高级顾问科斯坦蒂诺斯表示,中国通过举办服贸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再次表明中国不仅是全球多边主义的积极推动者,也是建设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贡献者。
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说,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和推动者。
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守命运与共、团结合作的理念,捍卫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共赢,世界各国定能早日携手走出疫情的阴霾,迈向发展繁荣的美好未来。(参与记者:张继业、王守宝、梁辉)
美国社会不缺乏反思,但总是缺乏抑制种族主义的切实行动。美国社会金字塔底层人民都知道,《独立宣言》所明确的“人人生而平等”与他们无关 “种族主义是美国主要且持久的特征。
210分钟的会议上,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110多个国家排着队针对美国的人权纪录提问,并提出批评和建议——这是近日发生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审议美国人权纪录现场的一幕。本国人权问题重重,美国政客还把黑手伸向全世界,屡屡制造人道主义灾难。
当地时间11月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别人权审议工作组第36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对美国人权状况进行审议,110余国代表发言,针对美国人权状况提出批评改进建议。长期以来,美国自诩“人权教师爷”,美国政客甚至认为自己拥有给其他国家“上课”的特权,动辄对其他国家人权状况评头论足。
9月下旬,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因新冠疫情肆虐而加剧的美国经济危机,给低收入和少数族裔美国人家庭所造成的打击最大。该报告显示,自3月份新冠疫情在美国开始大规模流行以来,多达46%的低收入美国人支付账单出现困难,51%的低收入美国人难以储蓄。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书写了人类消除贫困历史上的奇迹,不仅中国人民从中受益,对世界减贫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非裔美国人被警察暴力执法致死的可能性是白人的2.5倍。早在今年6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就通过决议,对美国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死亡事件表示强烈谴责。
当地时间10月13日晚间,美国总统军控问题特别代表马歇尔·比林斯利在华盛顿的遗产基金会发表声明称,如果俄罗斯同意限制、冻结核武器库,美国愿意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延长一段时间,并称在这一点上俄美已达成“原则性”协议。
中国常驻日内瓦代表团14日发表媒体声明指出,10月1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对中国、俄罗斯、古巴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进行大肆攻击,他的言论暴露出其一贯的自负、霸道和虚伪,再次凸显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根本差异。
今天(15日)下午,外交部举行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近日数次指责中国宗教自由等人权问题向发言人提问。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促进人权,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依法保障中国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
10月13日,第75届联大投票选举2021—2023年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中国成功当选。我们将以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为契机,继续建设性参与人权理事会等联合国人权机制工作,倡导对话与合作,平衡推进各类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