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中工时评:文化传承需用好传统节日载体

2020年09月29日20:40  来源:中工网

5034

  今年中秋佳节,和国庆节同为一天,对全国人民来说,可谓双喜临门,上一次出现如此盛景,还得追溯到2001年。

  当传统佳节和国庆节,双节合体,人们所能体验到的快乐心情似乎都是双份的,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感受,也无疑会更加强烈,更加直观,也更加深刻。

  人们为什么要过节?首先是因为人们在劳作的同时,需要休息,需要身心的调节和放松。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离不开一个“吃”字,春节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等,大概也是源于此。

  的确,民以食为天,尤其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食物带给人们的那种身心的快乐和充盈,是其他东西所无法取代的。于是,节日因吃而生色,食物也因节日而固定化仪式化,在时光的流转中,馈赠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和节日本身一起,成为整个民族的共同文化记忆。

  但“吃”只是节日最表象的一个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中秋节为例,它是“月亮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同时也是“丰收节”,秋季的节俗都集中在中秋节,从而让中秋节成为四季轮转的大节。

  天上月儿圆,地下人团圆,人们在明月照天的情境中,素心对月,各抒情怀,享受着回归自然的乐趣,共享亲情的温馨、秋收的喜悦。这种人生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情怀和精神诉求。

  事实上,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具有浓厚的伦理色彩和人情味,积淀了中华文化的亲情、和善传统,体现了和谐、家国情怀、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也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增加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也正因如此,国家从2008年起,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三大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实际上是从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让公民过好传统节日,首先要让人们了解节日和相关传统习俗。社会应该顺势利导,强化节日的仪式感,让人们在润物细无声中,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激活、唤醒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延续、传承中华民族的千年文脉。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传统节日文化置于现代社会的语境中,多一些生动有趣的文化创新,采用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赋予传统节日文化新的生命力,充分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诉求。倘能如此,传统节日一样可以焕发时代活力。年轻人也就不会对“洋节”趋之若鹜。

  传统节日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力载体。用好这一载体,不仅关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能凝聚人心,涵养文明,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操、家国情怀、集体意识,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进步。兹事体大,值得好好做文章。

文章关键词:文化创新 文化符号 文化内涵 文化基因 文化传承 家国情怀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厦门理工学院:打造“泛文化产业”帮扶贫困地区奔小康

    岗头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偏远地带,曾经是中央苏区革命临时办公点,留存多处革命遗迹。福建省地域建筑文化极其多元,传统村落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贫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 厦门理工学院:打造“泛文化产业”帮扶贫困地区奔小康

    岗头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偏远地带,曾经是中央苏区革命临时办公点,留存多处革命遗迹。福建省地域建筑文化极其多元,传统村落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贫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专题

    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多内容,推荐阅读2019年第6期《求是》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 把握文化自信的历史、价值和实践逻辑

    人无自信,无以自进;国无自信,无以自强。坚定文化自信,对于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根植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其强大的精神力量赋予了中国自信深沉而持久的历史底蕴。

  • 【地评线】南方网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文化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得到弘扬,文化自信是否更加彰显,不仅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

  • 【每日一习话】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本期特约专家 郭建宁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 端午节:有待挖掘的“文化富矿”

    人类学研究认为,古代节庆中的民俗仪式或文化活动,大多与人们的敬畏心理密切关联。“端午”一度被古人视为恶月、恶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流行着多种求平安、避五毒、躲端午的习俗,称作“躲午”。

  • 物资就是生命!通航直升机空降武汉协和医院

    2月1日,金汇通航湖北分公司接到湖北省应急厅任务指示,前往仙桃接收武汉文化创新产业促进会捐赠的医疗物资。当天,金汇通航湖北分公司接到任务指示,第一时间前往仙桃接收武汉文化创新产业促进会捐赠的医疗物资。

  • 【网络述年】大洋网评:文化IP让“中国年”年味更浓郁

    一副对联,一句灯谜,一桌年饭,一段拜年视频,一场集福卡活动……各种文化元素伴随着时尚或传统,浸润了普天之下辞旧迎新的中国人。青春激扬的语态,朝气蓬勃的时代气息,网络春节更能跨越时空的限制,连接线上线下的力量,成为联系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的纽带。

  • 让文化浸润“中国梦”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通知》。努力创作出有光芒、有温度、有理想、有筋骨的文艺作品,把精品文艺送到人民面前,就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