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小康在哪里丨家庭作坊拥抱互联网 乡土“江村”人均年生产总值近20万

2020年10月03日10:3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2020年已走过四分之三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小康不只有一面

  优美的环境,是小康

  健康的身体,也是小康

  青春的活力有处安放,是小康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也是小康

  收获,是小康

  耕耘,也是小康

  江苏苏州开弦弓村,成名于80多年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通过对她的考察,写出了闻名世界的著作《江村经济》。8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江村”变成了什么样儿?费孝通先生对她的期待都实现了吗?

  戳视频↓↓↓一起去寻找答案

  天气转凉,90后小伙姚凌超的羊毛衫家庭工作坊迎来了一年中的旺季。夜里10点左右,是接单最多的时候。此时爸爸妈妈、姐姐姐夫、还有新婚的妻子总是分工有序,完美诠释着一个优秀家庭团队的工作实力。

  江苏苏州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村民 姚凌超:大概有1000多单了吧,因为现在正处在一个增长期,这才第一波冷空气来。

  摸清客户需求,定制化、精细化卖货,别看姚凌超是晚辈,但显然是团队的指挥者。

  江苏苏州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村民 姚凌超:我感觉我们90后眼光应该比我父辈更犀利一点,我们除了眼光之外,还可以借助各种新兴的网上平台工具都可以发现商机。这个体系非常完备,我要纱线我要原材料,一个电话过去他马上帮你解决,我要机器要帮我生产,那也非常便捷,方方面面都有。

  姚凌超口中的“他”,就是乡镇的纺织供货体系。这是苏州七都镇的一家纺织企业,从人工缫丝到机械纺织,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其中7成销往欧洲、中亚等地区。开弦弓村就在这些纺织企业的环绕之中,方圆10公里,纺织企业超过了700家。村里人可以到工厂做一名职业技工,也可以在家里做国际贸易。

  江苏苏州吴江区七都镇纺织企业负责人 王建华:以前是手工的、土的,现在都电子化、机械化了,原来一个工人开一到两台机器,现在可以开到20多台,到今天为止销售大概两个亿。

  80多年前,费孝通在开弦弓村许下这样的“富民”期许: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企业,使农村居民不必非要离开农村和故土,才能改变自己的职业。

  那时候的农民为了抵御蚕病,提高蚕丝产量,走出家庭手工小作坊,拥抱新技术。

  如今技术先进了,产量不愁了,家庭工作坊又重新火热开张。这一次,他们拥抱的是互联网浪潮。看似轮回,实则是巨变。今天的开弦弓村,人均年生产总值将近20万元,村民收入不再是“一半靠田、一半靠丝”,而是9成来自二、三产业。

  一碗熏豆茶 喝出时代变迁

  在茶里加入熏豆、白芝麻、胡萝卜干

  一碗熏豆茶

  就可以让村民聚到一起

  这样的妇女茶话会,在开弦弓村可是有着一个世纪的传统。但80多年前的妇女茶话会,没有这么丰富的饮食,话题更是仅限于家长里短。而今,当记者参与其中的时候,发现早已变了模样。

  茶话会今天的主题是推进村里的垃圾分类。和村委一起,细化分类标准,宣传动员村民,设计考核表。每家院子每天的垃圾分类情况,都有专人检查记录,小乡村整洁起来,一点也不含糊。

  江苏苏州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村民 徐静:我们用很简单的方法跟她们说,猪吃的东西是放在厨余的灰色垃圾桶,猪不吃的东西就放到蓝色的其他垃圾桶里面,因为以前她们基本上都养过猪嘛。

  时代在变

  茶话会的内容就跟着变

  女性,在开弦弓村

  早已不是费老笔下“依附于父亲或丈夫的依附者”姿态

  而是各扬所长,平等受教育,自主就业

  活跃在村里各项公共事务的舞台

  江苏苏州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选调生村干部 张力超:要发动村民自治的力量,村民带村民的方式,大家互帮互助嘛。现在美丽庭院就已经差不多,就是形成了真正的费老笔下的美美江村。

  富民,还体现在文化生活的丰富。

  费孝通曾这样描述开弦弓村休闲活动的贫乏。“村庄的规划中没有一个人们集中起来进行公共活动的专用场所。除了夏天夜晚人们随意地聚集在桥边乘凉以外,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组织起来的公众集会。”而如今,包括昆曲在内的多种文化活动,填满了村民的闲暇时间。

  “合卷寻旧梦,江村蚕事忙。”费老曾这样寄语江村的乡亲们,不断从劳动中创造自己的光辉前途。这个几千年来以蚕丝业为特色的村庄巨变,正是中国农村变迁的一个缩影:中国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不再被动地靠天吃饭,同时也不必远离乡土,舍弃乡愁。当数千年的农耕文明驶入现代化的快车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就像她的名字

  开弦弓村始终像一把蓄满力的弓

  瞄向更好的生活

  这里的人们始终攥着一股劲儿

  要跟上时代

  要编织自己的幸福

  小康在哪里?

  小康就在乡土里

  就在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拼搏的这股劲头儿里

  (编辑 杨瑾)

  

  

文章关键词:江村 弦弓村 江村经济 依附者 生产总值 互联网浪潮 乡土 七都镇 费孝通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丽江华坪:芒果飘香带动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今年71岁的临江村村民王道相是当地的种芒大户,就在不久前,他家的最后一批芒果刚刚被采摘完。王道相介绍芒果种植情况。沿江两岸,芒果飘香,江水如蓝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芒果真正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金果果”。

  • 西海固用半个世纪划上的句号

    尽“莆田所能”补“西吉所需”  1996年,在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之下,福建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福建莆田市黄国福老师在西吉中学支教  黄国福来自福建莆田市,今年是他第二次来到西吉支教。

  • 第一书记的攻坚答卷 秦振邦:“返聘”驻村 践行誓言

    “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被称为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这个“西”,指的就是宁夏的西吉县,是宁夏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区。固原市西吉县涵江村驻村第一书记 秦振邦:我就想,我要俯下身,安下心,我在烂泥滩做不出一番事业我就不会走。

  • 小康在哪里丨家庭作坊拥抱互联网 乡土“江村”人均年生产总值近20万

      江苏苏州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村民 姚凌超:大概有1000多单了吧,因为现在正处在一个增长期,这才第一波冷空气来。80多年前,费孝通在开弦弓村许下这样的“富民”期许: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村企业,使农村居民不必非要离开农村和故土,才能改变自己的职业。

  • 夏日田园美

    融安县浮石镇东江村的田园景色(7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夏日时节,广西柳州市融安县阡陌纵横的田园绿意盎然,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夏日时节,广西柳州市融安县阡陌纵横的田园绿意盎然,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 战贫人生的N种打开方式

    东家脱贫缺产业,西家发展没资金……杨轲挨家挨户跑,把每户贫困户的情况都掌握得清清楚楚。村子脱贫得有主导产业,秦振邦发现,烂泥滩村适合养牛,可大部分村民生活紧紧巴巴,根本没钱买基础母牛。

  • 决战西海固|宁夏西吉:跨越3000公里的携手战贫

    走进西吉县偏城乡涵江村,一栋栋红瓦白墙的砖房分布在青山脚下,平坦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涵江村驻村第一书记秦振邦说,2017年起,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对口帮扶烂泥滩村,持续的扶贫协作,助力烂泥滩村走上蜕变之路。

  • 欣慰!这个小学十年后再开放 孩子告别“翻山越谷”上学路

    这个新学期,贵州黔西县素朴镇屯江村屯江小学,时隔十年之后重开,村里的孩子终于在家门口有了自己的学校,告别了艰难上学路。黔西县素朴镇屯江村村民 李光平:我们上一辈我爸爸他们走悬崖读书,现在这个路通了,看到娃娃走上平路我们比较放心。

  • 【美丽中国·我的家】辽宁丹东:一江碧水抱村流 田无一处不黄花

    这里是辽宁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的绿江村,因鸭绿江而得名。绿江村有500多户人家,散落的村舍,依山傍水而建,由于当地政府的保护,这里几乎没有人工开发的景点,也没有工业污染。

  • 走起!向贫瘠挥手作别……(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脆弱的生态环境逐步修复。在产业扶贫基础上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脱贫内生动力,固原地区开创“两个带头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工程,让能人带着乡亲脱贫。福建莆田商人林玉清,除了在西吉县城设立公司总部外,还将扶贫车间开到了农民家门口。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