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卓越的生命之花需要用美育浇灌

2020年10月06日12:5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作者:马杏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未来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在新时代,教育如何担当培养好未来建设者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恰逢开放创新的时代,因而,拥有实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必须走出的困境和难题,主要体现在:单向度的应试教育影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特质的发展,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和价值观的多元影响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的塑造,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贫乏影响当地青少年的受教育程度等。

  有句话说得好: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行动是最好的关爱。

  我们的教育亟须改革和完善,国家最新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纲领性文件,勾画了新时代教育的宏大蓝图和实施方案。现代化教育方案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着重提出了八个基本教育理念,即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为新时代的教育明确了方向和道路。那么,这些教育理念如何真正转化为教育的实践,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总体方案:必须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从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中汲取营养,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教育现代化。

  实现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理想前景可期,但任重而道远。它意味着现行教育模式的更新。我们必须深思的是:如何从“设限”的教育转化为“成全”的教育?这个转化不仅是时代提出的问题,也是未来教育必然的走向。在此,提出对现代化教育和美育的几点憧憬。

  输入爱与尊重,输出热情与力量。有人这样比喻:教育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我们希望培养的人富有爱心、热情和具有使命感,取决于我们的教育以何种方式去对待他们。

  将践行仁爱之道作为己任,古代有先师孔子,现代有提出“爱满天下”的教育家陶行知。爱与尊重的教育虽然无形,但对人的性情和品性的感染力真实可见,傅雷先生的教育可称楷模,其子傅聪在回复父亲的家书中有这样一句:“没有一分钟我是虚度了的,没有一分温暖——无论是阳光带来的,还是街上天真无邪的儿童的笑声带来的,不在我心里引起回响。”爱与尊重的教育的力量,可见一斑。

  虽然教师对学生的爱真实具体,也极具影响的力量,但当前教育模式的评价体系、教育目标、教育空间都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方式,所以,教育体制需要更多柔性。如果教育的潜台词是:“击败他人方可成功”,这一旦成为受教者的人生信条,就必然容易催发出实用主义和实利主义者。相反,受教者从小就是被接纳的,共享教育过程本身的幸福,他的视界和思维必然是开阔的,面向他者和人类的,拥有开放的精神格局。

  以德为根,构建合理人生。近日颁布的《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修正案)》提出了对少年儿童的期待:“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勤奋学习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劳动精神,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国家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殷切厚望。我们的教育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关于我国的教育前景,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倡导教育要为青少年“培养合理的人生”。因而,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等理念,若要避免流于形式主义,就要将教育回归生活。尤其,美德的养成更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家国、乡土、亲情、友情等生命之爱的滋养。牟宗三先生在《生命的学问》中说:“人类有了生命,生了根,不挂空,然后才有日常的人的生活。离别,有黯然销魂之苦;团聚,有游子归根之乐。侨居有怀念之思,家居有天年之养。这时,人易有具体的怀念,而民德亦归厚。”在这个意义上,品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的教育。仁、义、礼、智、信等人类共同的美德基因,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生发出具体的美德。对青少年而言,品德的培养不仅来自学校的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因而,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让青少年走进社会,让社会的优质资源融入校园文化,转化为生活实践,形成学校与社会有机联结的教育生态。

  美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人的生命如同一粒种子,梦想有一天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实现自身生命的完整,这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即是“成为其所是”。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的“面向人人”“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体现了文明社会教育应然的追求。“面向人人”意味着教育要像阳光一样照到每一个角落,无一遗漏,机会平等;“全面发展”,意味着使每个青少年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因材施教”则意味着教育在保证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关注到每一个人的兴趣、特质与潜能,并给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足够的发展空间,使其特质和潜能获得充分地发展,使人走向自我发现、自我欣赏与自我实现的道路。

  生命的卓越体现在: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做到了守德;另一方面,人的自我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实现。我们憧憬着中国现代化教育的明天,相信青少年将不负韶华,不负祖国的期待:他们心灵充盈、知识丰富、体魄健康;他们的特质得到充分发展,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强大了国家、利益了人类、成就了自己;他们不慕荣华,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他们因不受低级趣味的诱惑,而拥有丰富高贵的精神世界。他们因实现了生命的卓越,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幸福合而为一。他们被世界所爱,也会将爱奉献给世界。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6日 06版)

文章关键词:美育 全面发展 生命之花 因材施教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面向人人 光明日报 设限 归厚 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修正案)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如何让体育美育强起来?(深聚焦)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教学改革是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关键,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江苏省注重农村学校美育均衡发展,连云港市东海县的少儿版画、南通市通州区的民间美术、镇江市扬中市的剪纸艺术、扬州市邗江区的传统手工艺、徐州市睢宁县的儿童画等,成为当地农村学校的美育特色。

  • 音乐美术入中考,需坚决避免升学导向

    只要学校开齐美育课,学生上好美育课,美育不再被漠视,改革的价值也就实现了。为此,将美育纳入中考,应重视过程评价,只要学生积极参与美育课以及艺术活动,就该获得美育满分。这无疑也是教育部对此不设时间表,而强调开足开齐开好体育美育课程的初衷所在。

  • 教育部:艺术进中考,河南省部分地市已实行

    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体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并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郑州中学生张宇建议,美育全面进中考后,不要一考定音,最好能结合平时艺术中的表现和最后成绩,强调过程性。

  • 体育美育将在中高考中“硬起来”

    在师资和场地方面,王登峰介绍,根据要求,各省(区、市)要制定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场地器材设施建设的行动计划。到2022年,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符合学校体育美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学校的体育美育场馆设施器材要能够基本满足“教会、勤练、常赛(展)”的要求。

  • 【地评线】飞天网评: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然绚丽多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