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耕读小镇的“农旅融合”路

2020年10月15日14:31  来源:大河网

5034

  □河南日报记者 胡巨成 李筱晗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子耀

  10月12日,走进新县耕读小镇吴陈河镇的茅屋冲家庭农场,五颜六色的波斯菊随风摇曳,游人嬉戏其间,欢笑声在宁静的山村里传得很远。远处山间民宿茅庐错落有致,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

  “我们这儿美吧!但你们肯定想不到,这里原本是荒山秃岭、杂草丛生,一下雨,泥水四处淌,村民们戏称为‘泥巴山’。”就在我们醉心其间时,茅屋冲家庭农场场长岑新顺的一席话,将我们从沉醉中拉了出来。

  “变化咋这么大呢?”我们尚未开口,旁边茅庐内光山县来的游客胡女士接过话茬,还热情地招呼我们过去品尝他们刚制作好的美味佳肴:“尝尝酸菜鱼,这鱼是刚从塘里钓上来的,菜是从农场菜园里现摘的,米饭是用刚收的新米煮的,你们闻闻,还没出锅,就香得很呢!”

  见到周边游人都围了过来,岑新顺兴致勃勃地讲起了茅屋冲的“发家史”。

  “吴陈河镇原本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山里人身无长物,无奈之下,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说到这里,岑新顺无奈地摇了摇头。

  2013年春,春风拂老区,中央1号文件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确定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在外创业的岑新顺,敏锐地捕捉到了乡村发展的新机遇,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他返乡创业,建起了茅屋冲家庭农场,依靠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随后,他又联合起十余家农业产业合作社,建起了农业物联网溯源系统,把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送进千家万户。

  告别岑新顺,翻过农场后面的小山,就是奇龙岭民俗文化园。云塘湖上云朵流动,湖上小桥曲折蜿蜒。不远处山坡上,一幅用老磨盘拼成的中国地图图案,在青山绿水中显得特别好看。民俗村的文化墙上,制作手工挂面、糯米糍粑的彩画,把豫南民俗生活场景展现得活灵活现。

  “耕读小镇是以茅屋冲家庭农场和奇龙岭民俗文化园为依托,坚持‘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既体现传统农耕文化特色,又具备农业产业功能的旅游网红打卡地。我们将持续放大耕读小镇的规模和辐射带动效应,做优做强特色产业,让更多的乡亲从中受益,助力老区加快振兴发展。”吴陈河镇党委书记谢文彬兴奋地说。

  如今的吴陈河镇,扛起耕读小镇这根致富的“金扁担”,一头挑着绿水青山,一头挑着产业富民,搅动山间清风,引来八方游客,把荒山野岭变成了“世外桃源”,让小山村处处生机盎然,幸福也挂在了每一个村民的脸上。

文章关键词:耕读 岑新顺 小镇 茅屋 吴陈河镇 家庭农场 传统农耕文化 乡村发展 三农 文化园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共舞长江经济带 看高质量发展]江西横峰:秀美苏家塘"蝶变"美丽乡村入画来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中国网记者伦晓璇摄  在苏家塘,空地荒地被利用起来,栽种了马家柚、桃树等各类果树 1100 株,收入用于济贫解困、日常管护和公益事业。中国网记者伦晓璇摄  苏家塘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营造了疏密有间、竹林摇曳的村庄美景。

  • 农家屋里品书香 文化惠民“阅”小康

    一间小小书屋传播着知识与希望,成为了张湾乡男女老少的文化家园。近年来,东海县张湾乡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农村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改善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 【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高质量发展】“绿色蝶变”让耕读小村迈向振兴

    苏家塘距县城9.6公里,是江西省横峰县姚家乡的一个耕读小村,村如其名,村里大部分人都姓苏。苏家塘村利用秀美乡村建设成果、乡村生态资源,搭乘乡村振兴战略快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农村经济新业态,不断增强着秀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家风家教是春节不可或缺的营养剂|评论员观察

    新春期间,万家团圆、共享天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因子,也创造出弘扬优良家风、开展家庭教育的绝佳契机。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到长幼有序、敬老孝亲,从年夜饭“节俭为先”到节日期间与人为善,春节集中体现着家风文化。

  • 自贸区:从五年深耕读懂中国开放

    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处理了将近全国三分之一的贸易量,是全球业务处理规模最大的平台。“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和事中事后监管四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