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2020年10月20日11:22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新华社记者陈炜伟、于佳欣、申铖、王雨萧

  4.9%——这是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速,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的基础上,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

  0.7%——这是中国经济前三季度增速,在上半年同比下降1.6%的基础上,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实现转正。

  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经济“三季报”显示,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逐季转好、稳定恢复,展现强大韧性。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为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

  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

  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从6月初的1%上调到2%;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报告,预测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衰退,但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正增长。

  国际机构投下“信心票”,中国经济也确实展现出强大的复苏能量。除了经济增速加快,三季度经济运行还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

  主要指标恢复,经济展现韧性——

  多项指标转正。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3个指标均实现转正。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生产恢复加快。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正增长。

  市场预期向好。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5%,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4)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福建省石狮市一家服饰有限公司工人在激光切片机前操作(8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推动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评价说。

  就业物价平稳,民生保障有力——

  就业形势稳定,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接近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从年初6.2%的高位持续回落。物价涨势温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前高后低”,9月份已回落至1.7%。

  居民收入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和经济增速基本同步。社会保障加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5)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市民、游客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段新开通街道边的商店购物(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6)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消费者在上海南京路上的上海第一食品商店选购食品(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刘爱华分析,面对空前加大的就业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基本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

  “中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的压力测试,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积极推动力。

  增速回升背后经济释放新意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9月份智能手表产量增长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过50%……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2)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工作人员在位于重庆万州的长安跨越智能化生产车间内作业(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疫情冲击下,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新动能逆势成长,中国经济透出新意和活力。

  这背后,是无数个市场主体迎难而上、积极转型的努力。

  传统模式下,外贸企业获得新订单有两个渠道:参加展会和客户介绍。疫情后,浙江义乌市霜蝶针织有限公司通过上线阿里巴巴国际站,从建站到选品、发品、获客全面“触网”,2个月就获得40多笔订单。

  “数字化转型对于长期专注传统加工制造的企业而言,是一件吃力的事。但不转型就会被淘汰,经历阵痛企业将拓展发展新空间。”公司总经理金军强说。

  转型和创新的故事比比皆是。日前,第128届广交会“云上”开幕,近2.6万家企业参展,线上展品超235万件,更多传统外贸企业由此打开“触网”转型大门。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3)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河北省迁安市一家钢铁外贸企业的工人在生产车间内吊装彩涂板(7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疫情给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中国推进数字经济等新基建领域建设,不仅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毛旭新说。

  电商直播、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问诊……层出不穷的新经济、新业态,进一步撬动14亿人口大市场蕴藏的消费潜力。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10)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谢妍(左)通过远程视频与北大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汪波交流,为74岁的周自仲(右)问诊(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一季度下拉4.4个百分点、二季度下拉2.3个百分点、三季度上拉1.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对GDP拉动的点数逐季好转,三季度由负转正,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恢复。

  回暖的中国大市场,也为世界带来更多红利。

  法国美妆巨头欧莱雅,疫情期间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强劲,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亮眼,成为欧莱雅业绩恢复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企业强生在华医疗器材、制药、消费品等业务加速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二季度企业在华业务恢复强劲增长,领跑全球其他市场。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文指出,中国消费和经济复苏帮助一些美国公司抵消了其在美国国内销售严重下滑造成的损失,中国成为不少美国公司的“避风港”。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释放,不光是我国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体现,也会对整个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好处。”刘爱华说。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9)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9月22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庆丰收活动在建德市大同镇稻香小镇举行,这是主持人在丰收节的直播间推介杭州建德的农产品。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夯实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势头

  进入四季度,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增无减。

  放眼全球,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冲击将继续发展演变,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眼光向内,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部分指标累计仍处下降区间,稳定就业、居民增收还需发力。

  如何夯实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的势头?

  今年以来,围绕“六稳”“六保”,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成为推动经济快速恢复的关键力量,而狠抓政策落实落地也成为四季度经济持续复苏的重要着力点。

  中秋时节,在广州市荔湾区的广州呼吸中心项目建设工地,运输机械车运转不停,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一天前,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封顶。

  “这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年中,我们收到了2亿元财政直达资金,犹如‘及时雨’,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供了财力保障。”项目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说。

  从2万亿元财政直达资金直达市县基层到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再到实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强大改革合力正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8)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9月10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开幕,这是参展商工作人员在展会上直播。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上个月,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成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下个月,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如约而至,展览面积超过上届。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12)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这是9月5日拍摄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综合展区。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11)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观众在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大道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专题展区参观(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13)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旅游服务专题展区,中国旅游集团展位的工作人员通过直播向线上观众介绍旅游服务产品(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思危 摄

  从服贸会到进博会,从自贸试验区再扩容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持续发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正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1)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游客在湖北武汉黄鹤楼景区观看演出(10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长假8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超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65.6亿元;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热”不可挡,销售金额突破10亿元……“十一”黄金周,一系列亮眼数据彰显中国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14)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消费者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选购商品(10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15)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10月5日,游客在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购物。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国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

(新华全媒头条·聚焦三季度经济·图文互动)(7)逐季转好 稳定复苏——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唐西欧”中欧班列从河北唐山曹妃甸港通用码头铁路场站驶出(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跨国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合作机遇。”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说,在后疫情时代,一个持续开放的中国将积极助力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

  迎难而上,中国经济巨轮正破浪前行。刘爱华表示,从需求、生产、市场信心和活力等方面看,今年四季度经济有基础、有条件保持目前的态势,“我们对全年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文章关键词:三季报 改革合力 经济增速 经济复苏 经济运行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央地密集部署 决战四季度稳增长

    从各地决战四季度工作重点看,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潜力仍是重头戏。“随着更多利好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全年经济形势有望实现V型复苏,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再上台阶,全年增速有望达到2%以上的正增长。

  • 【地评线】“三季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向好趋势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的报告,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相比工业方面,普通民众更加关注第三产业,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

  • 抗疫、活力、机遇——海外热议经济“三季报”的高频词

    “抗疫”“活力”“机遇”,是国际舆论场针对刚刚发布的中国经济“三季报”的高频词。《澳大利亚人报》刊文说,中国经济复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控制疫情,接下来是逐步复工复产,第三阶段则实现了消费复苏。

  • 中国经济“三季报”成色咋样?外媒的评价亮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中国经济三季度数据可谓非常亮眼。华尔街日报以《其他国家在疫情中挣扎之际,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长4.9%》为题,对中国和美欧经济现状作了对比。PRIME通讯社刊文指出,当世界其他地区仍在与新冠肺炎疫情做斗争时,中国企业已实现复工复产。

  • 4.9%!中国经济正在热起来!

    4.9%——这是中国经济第三季度增速,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的基础上,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19日新鲜出炉的经济“三季报”显示,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逐季转好、稳定恢复,展现强大韧性。

  • 经济学家:前三季度经济整体成绩不错 但仍在爬坡过程

    今天(19日)上午10点,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下午,总台《相对论》节目连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解读三季报的“V”字攀行。

  • 稳就业兜牢民生底线 尽显经济澎湃活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今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2个月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目标,在一系列“稳就业”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就业兜牢民生“底线”,交出了一份稳定的成绩单,彰显了就业增长的“韧性”。

  • 【地评线】秦平:让鼓起的“钱袋子”装满更多的“获得感”

    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离不开收入的支撑。打开中国经济“三季报”,一组数据颇为引人注目: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今年以来,平稳增长的居民收入,让百姓腰包越来越鼓,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越来越足。

  • 人民网评:中国搭台世界合唱,开启“进博时刻”

    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齐聚东海之滨,以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未来,世界再次进入“进博时刻”。这一经典瞬间,既是“中国搭台,世界合唱”的真实写照,也是“互利共赢、共享未来”的生动预演。

  • 各地“三季报”陆续发布 | 今年GDP“万亿俱乐部”有望继续扩容

    从经济总量上看,在深圳市未公布前三季度GDP总量的情况下,前三季度上海和北京GDP超过两万亿元,其后依次是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除此以外,成都、南京、长沙、武汉等长江经济带上的城市表现突出。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