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潮涌长三角】江苏:勇立潮头,唱响一体化发展协奏曲

2020年10月20日13:10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网南京10月20日电(庞雪汀)太浦河,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绵延50公里。这条开凿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人工河道,西接东太湖,东注黄浦江,流经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是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内的重点河湖。在太浦河畔,一块“联合河长制”的立牌分外醒目,将长三角地区同饮一江水,共治一江水的缘分细细描摹。

  近日,“潮涌长三角 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走进江苏南京、苏州、徐州、南通等多地,采访江苏为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的诸多实践。一路上,我们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正成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强大动力。

  “牵线搭桥”,织就水路交通网

  在江苏,通联长三角区域的交通网正在密密织就,为沪苏浙皖的进一步融合发展“牵线搭桥”。

  从南向北走。在苏州,日夜忙碌的太仓港,拥有38公里长江岸线、-12.5米深水航道,岸线资源丰富。

  拥有38公里长江岸线的太仓港

  太仓港在江苏向长三角地区“辐射网”中的重要地位,在于其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其目标也正是接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向千万标箱“大港口”转变。

  近年来,作为国家定位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太仓港不断加强与上海港的战略合作,吞吐量猛增。2019年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居长江第1位、进入全球前35位,全国第10位,成为长三角区域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一路向北。今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南通不再“难通”,天堑变通途。

  “南通到上海,仅有100公里。而长江横亘其中,使得开车通行非常不便。苏沪通长江大桥的通车,打通了南通向南的通道。”南京铁路段南通站派出所副所长毛新风说。作为通沪铁路、通苏嘉甬铁路、锡通高速公路共享的过江通道,苏沪通大桥正在成为加速江海融合,助推沪苏浙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

  公路、铁路并行的沪苏通大桥

  在江苏的“北大门”徐州,苏皖融合的步伐从未停歇。徐州到安徽萧县、安徽宿州毗邻公交的开设,打破了省际的行政壁垒,使得苏皖两地人民的交流和往来愈加密切。

  “未来这样的城际公交还将覆盖到徐州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徐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副处长吕燕燕说。这是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小小“野心”,也是苏皖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剪影。

    携手共治,守护一江清水

  长三角三省一市,依江而兴,相融相生。守护好长江母亲河,就是守住了长三角区域蓬勃发展的命脉。

  “今天吹东风,垃圾全吹过来了。明天吹西风,垃圾吹走了。治理河道不能靠风吹,而是要靠三方协作,合力推进。”这是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机关党委书记、党政办副主任朱建平对“安花白”三地共同治水的生动表述。

  “安花白”是指沪苏接壤处的三个镇——安亭、花桥、白鹤。三地互相接壤、产业互补,资源匹配,组成了一个“小而美”的城镇圈。有人生动地说,沪苏浙皖是“大三角”,“安花白”就是这其中的“小三角”。三地多以河道分界,因此各自“家门口”的河道环境都牵动着三地的水质生态。

  去年4月,安花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成立。三地在生态环境方面、水环境治理等方面打破行政壁垒,整合资源,集中执法,大大提高了区域河道整洁程度,提升了环境治理效率。

  为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江苏不仅协同长三角兄弟城市在河道治理上下气力,还不断推进科技在水生态保护领域的转化和应用。

  在南京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将学术成果不断转化为保护长江的合力。扬子江生态健康技术创新研究院致力于形成以环境DNA科技为特色的生态健康监测、评估与诊断的全套方案,只需要采集河流中的一瓶水,通过对水中环境DNA的检测,就能了解到水中的生物类型构成;智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所,则通过精密的数学计算对极端灾害天气进行预报、预警,以期为长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人的力量无法与自然力量抗衡,所以我们要了解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制定好长三角,或者是更广领域长江大保护的规划。”智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苗春生说。

  打破壁垒,一体化惠及民生

  在江苏苏州和上海交界处,矗立着一座壮观的“钢铁森林”。这座“森林”输送的“氧气”,是能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强大电力支撑的清洁能源。这就是1000千伏特高压东吴变电站。

  东吴站的建成投运,对于提高长三角电网负荷接纳能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00千伏特高压东吴变电站

  享受着源自同一座“森林”的“氧气”的长三角地区人民,可谓是同根同源、命运相连。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也不断打破着省际行政壁垒,提升着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医疗领域,长三角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在南京,医保部门率先推行异地门诊“一单制”结算,险种范围、门诊类型进一步扩大,区域异地就医备案的快捷途径多达11种。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例,截至2020年9月底,该院跨省异地门诊直接结算累计16000余例,其中上海市14551例,浙江省1215例,安徽省1119例。

  在南通,国内第一个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跨域医疗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体系率先建成,形成了上海、南通两地电子健康档案等七个方面的跨域互联互通及业务协同。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长三角异地专窗”

  在行政审批工作中,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的设想正在成为现实。

  今年3月26日,首张住所冠名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营业执照在苏州市吴江汾湖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诞生”。而提供“企业跨省自由迁移”“网上办”“不见面”“就近办”的高频便民惠企服务,也将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审批工作的常态。

  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江苏,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实干的精神,勇立潮头,与上海、浙江、安徽三个兄弟省市一道,共同唱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协奏曲。

文章关键词:长三角地区 协奏曲 一体化发展 森林 电网负荷 南通站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金视界 | “豫”借东风好扬帆,长三角之行“收获满满”

    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期,11月16日至21日,河南省党政代表团到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从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到嘉兴南湖红船,代表团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重访党的精神家园,探寻党的“精神密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

  • 长三角创新观察丨河南“拍了拍”上海:原来这是“魔力”之源

    11月16日起,我省党政代表团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赴上海、江苏、浙江学习考察,深度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学习借鉴沿海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上海凭着一股“把冷板凳坐热”的劲头,发力卡脖子领域,从跟踪模仿,一步步跨进原始创新。

  • “开路先锋”是怎样闯出来的?—长三角创新观察·上海篇

    天际线、地平线、海岸线扩容交会,勾勒出上海都市空间美学的轮廓,诠释着“魔都”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上海凭着一股“把冷板凳坐热”的劲头,发力卡脖子领域,从跟踪模仿,一步步跨进原始创新。

  • 【地评线】中安时评:打造更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龙头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12日上午在上海市举行。在中国开放发展的战略版图上,上海一端连接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面向内陆;另一端则紧邻太平洋,沟通世界。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就多次提及推进浦东高水平开放,足见中央对其龙头、带动作用的高度重视。

  • 长三角地区职工疗休养基地互认共享

    近日,上海市总工会、江苏省总工会、浙江省总工会、安徽省总工会在安徽泾县签订《长三角地区职工疗休养基地互认共享协议》,长三角地区开启职工疗休养“共享模式”。

  • “十三五”,这五年丨长三角一体化从共识走向共建

    今年9月26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首批5项人才创新成果在长三角联盟城市间率先复制推广。在上海松江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在抓紧建设,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超算枢纽。

  • 【潮涌长三角】浙江织里:下“绣花功夫”破治理难题

    10月19日,“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走进织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探访基层社会治理的“织里样本”。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下一步,织里镇将全力打造成“社会治理先行地、美好生活试验区”,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织里活力”。

  • 【潮涌长三角】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互联网+医疗健康” 的探索之路

    10月16日,“潮涌长三角 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来到南通市,探访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在互联网医疗建设服务方面取得的成就。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于8月20日正式实施“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政策,目前已经办结完成1900多件服务。

  • 【潮涌长三角】“跑起来”的马鞍山

    安徽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白桥镇红旗村的丰收稻田。马鞍山郑蒲港与综保区联动优势,与上海临港极为相似,在安徽独一无二,长江沿线也是少有。安徽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码头,江水滚滚,货轮远航。

  • 【潮涌长三角】铜陵“城市超脑”:“绣”好精细化城市管理范图

    记者 崔舒飞】高空抛物、老人独居、市容整治、防疫安全……在城市治理中,这些都是既细节又不容忽视的问题。未来,铜陵“城市超脑”还将依托安徽省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共享应用省部级数据,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