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有房住、有学上、能就医——“小凉山”脱贫二三事

2020年10月30日16:11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社昆明10月30日电 题:有房住、有学上、能就医——“小凉山”脱贫二三事

  新华社记者字强

  搬出大山住进宽敞漂亮的安置房,娃娃在家门口上学,治病就医有医保报销……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随着脱贫攻坚战节节胜利,贫困户生产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素有“小凉山”之称的宁蒗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28万人口中有8.2万贫困人口,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差、上学难、就医难问题突出。

  阿鲁居古原来是宁蒗县西布河乡大沟村的贫困户,因为缺少产业,加上自身动力不足,全家人一直过着“房子漏雨”“一件衣服穿四季”“过年只能吃土豆”的穷苦生活。

  在脱贫攻坚政策扶持下,如今他家建了新房子,还养了80只羊,并种植花椒、核桃、苦荞、土豆等,每年相关产业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他妻子在昆明打工,月收入3000元。两个孩子在村小学读书,享受营养餐,每年还能领取助学金。

  阿鲁居古告诉记者,未来他和老乡们要“跑起来”,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跟阿鲁居古的感受一样,原贫困户杨发财觉得脱贫让自己“长志气、有精神”。他家去年底从宁蒗县烂泥箐乡马金子村搬到县城,住进宽敞明亮的安置房,小孩在家门口上幼儿园。“我小时候上学要走10多公里山路。”杨发财说,现在县城安置点附近50米就有幼儿园,300多米就有中小学校,孩子上学更方便了。

  特殊困难群众也有了兜底保障。阿鲁尔布曾是宁蒗县西布河乡大沟村的贫困户,儿子阿鲁日古患有慢性病,令全家陷入贫困。如今他家享受健康扶贫政策,可通过医保报销绝大部分医药费,家庭签约医生还会定期上门服务,阿鲁日古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阿鲁尔布和儿子以及年迈的父母均享受低保,妻子被聘为生态护林员,每月领取公益性岗位工资,家里养了4头猪、5头牛,全家年人均纯收入有7200余元,达到脱贫标准。

  据统计,近5年来,宁蒗县累计投入20.56亿元,将4.2万人易地搬迁到集中安置区;投入教育扶贫资金9.4亿元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全县51.5%的学生实现在县城集中就学;全县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90.2%,县域内就诊率达90.7%,群众看病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目前,宁蒗县贫困发生率已从最高时的35.59%降至如今的2.02%,所有贫困户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文章关键词:小凉山 就医 贫困户 有房 宁蒗县 二三事 他家 安置房 贫困人口 医保 责编:付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云南宁蒗:“小凉山”正在大变样

    宁蒗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林松说:“舍得好地段、配齐生活必需设施,是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大亮点。宁蒗县永宁镇党委副书记直巴娜金说:“摩梭人结合本民族文化和泸沽湖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

  • 云南宁蒗:“小凉山”正在大变样

    宁蒗县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林松说:“舍得好地段、配齐生活必需设施,是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一大亮点。宁蒗县永宁镇党委副书记直巴娜金说:“摩梭人结合本民族文化和泸沽湖自然风光发展生态旅游。

  • 32年,281人次!他们接力支教小凉山

    32年的接续努力,海安老师给宁蒗带来的不止是教育,更是一种精神,他们的风范、品格、胸怀,整整影响了宁蒗一代人。”  如今,1989年海安老师们在宁蒗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郁郁葱葱的大树,“海安舅舅”的奋斗品格也写进宁蒗的未来之书。

  • 这条路他们走了32年,“海安舅舅”接力支教“小凉山”

    8 月底的云南天气转凉,学生们陆续返校。宁蒗宁海民族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李学高,也是海安老师的学生。高校陆续开学,宁蒗宁海民族中学 2020 届毕业班的学生正接连奔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各个城市读书深造。

  • 人民日报关注|隆林向阳村第一书记陆仲康谈脱贫

    除了水晶瓜,村里还因地制宜发展了养殖产业、引种了板蓝根,这些产业将带动村民们如期实现脱贫。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拉伯乡格瓦村第一书记李宝树:宁蒗,人称“小凉山”,高寒冷凉,紫外线强,加上长期贫困,村民整体健康水平不高。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