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2020年11月05日15:3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作者:马峰(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高水平的社会建设能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昌明、生态优化提供重要支撑。人民生活品质是反映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面向“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并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是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

  社会建设水平涉及人民群众对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社会治理等社会发展领域方方面面的体验和感受,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衡量指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社会建设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1990年“低人类发展水平”跃升到如今“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我国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任务、新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社会观念、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十四五’时期如何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方式、社会心理等深刻变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强化公共卫生和疾控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需要认真研究并作出工作部署。”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水利水电局通过规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提升农村饮用水工程,让乡村百姓用上便捷的“放心水”。新华社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要继续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放到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以更大勇气和智慧破除影响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体而言,应抓好以下几个要点。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一方面,要抓住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痛点难点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坚持和完善各项民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继续取得新进展。另一方面,要建立体系、机制和相关保障制度,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类别的需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一个现代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发动全社会一起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亲善友爱的社会心态。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说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在持续发展中促进民生改善,补齐民生短板,扩大民生红利,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总之,“十四五”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我们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扎扎实实把人民生活、民生保障的基础性工作、系统性工作做好,以高水平的社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5日 06版)

文章关键词:社会建设 人民群众 人民生活 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调节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育新机 开新局 | 你的品质生活 “十四五”安排上了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你我对品质生活的向往,也是“十四五”规划着力擘画的方向。

  • 视频加速万物互融

    2020年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超过5.6亿,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超过3亿,短视频用户超8亿……  11月25日,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2020)》。基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因素的驱动,在经历了“影视视频时代”“网络视频时代”之后,我们正在加速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频社会化时代”。

  •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作者: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一项决定性成就。

  • 丁元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对此,丁元竹表示,对新的商业模式、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不能很好地接近的老年人,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节目通过邀请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紧扣五中全会精神要义,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富有个性的表达,给网民带来耳目一新的知识盛宴。

  •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顾阳报道:“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三五”时期,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和新环保法,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能。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